他在小时候就与其他孩童不样,格外崇尚气节,做事说话如同大人一般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永和二年(137)出生在一个世代的官宦之家。他在小时候就与其他孩童不样,格外崇尚气节,做事说话如同大人一般。稍长后,立志谋取功名,为国尽力,每日习诵经传,练习骑射。太原有一位隐士郭泰,名高天下,士大夫以能与之交游为荣。一天,他见到王允,对王允说:“你就像一匹千里马,是个难得的奇人,将来一定会成为辅佐帝王的相才。”桓帝永寿二年(156),年仅19岁的王允被太原(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太守刘踬征辟为郡吏,从此踏上了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官宦之路。

东汉自和帝以来,外戚与宦官便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而且愈演愈烈。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败坏了当时政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从而使东汉王朝日益走向衰败,到了桓帝时期,更是江河日下。王允出仕郡吏时,正值东汉历史上为害最烈、掌权最久的外戚梁冀当权。当时许多官吏畏惧梁冀淫威,不得不依附于他。但年轻气盛的王允对梁冀在太原的爪牙从不屈膝,时人都知王允凊高刚直。

梁冀被灭以后,宦官集团又开始独霸政权,桓帝时期的宦官权势发展到了顶峰,此时宦官不仅把持朝政,而且通过他们的宗族兄弟和亲信走狗操纵地方政权,猖狂暴虐,无恶不作。在这种背景下,涌现岀一大批清高自守、敢于抨击宦官势力的正直官员。当时小黄门赵津家住晋阳,此人贪婪残暴,祸害百姓,他的亲戚也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成为当地大害。延熹九年(166),太原太守刘踬派王允将住在家中的赵津逮捕入狱。

当时正遇上桓帝宣布大赦,刘踬为了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毅然命王允将赵津杀掉,为民除害。后来赵津的兄弟与宫中宦官勾结,共同陷害刘踬,桓帝偏听偏信,不分辩是非曲直,降旨将刘踬收入牢中,责令其自杀。王允虽然没有被降罪,但刘踬的死对他这样一个刚刚出仕为吏的年青人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平时他敬重刘踬正直无私,刘踬也很喜爱这个有敏锐头脑的年青人。他们还常在一起忧国忧民,一同抨击宦官干政,刘踬蒙冤而死,王允深为不平。在东汉,二千石以上官吏有推荐官吏之权,他们充当被征辟者的“荐主”,被推荐者则成为荐主的“故吏”。

故吏要忠于荐主,往往要随荐主岀征、调转、流徙。荐主死去,故吏要服丧,甚至荐主犯罪,故吏竟有声言替死者。如果荐主因罪被斩,故吏要冒生命危险,前往收尸。这些都被视为合于名教的气节行为。王允是刘踬的故吏,他将刘踬灵柩送还平原(今属山东)入葬,然后为刘踬守丧,终日闭门不出,整整三年王允回到太原后,继续做郡吏。这时王允老练了许多,但正直的品行依然不改。一次,大守王球要召路佛为吏,而路佛从小就无名无德,王允犯颜相争,认为不可。王球恼怒,欲将王允杀掉。刺史邓盛听说后,立刻派人与王球交涉,将王允收在自己府中,胖为别驾从事。通过这件事,王允名声更高了王球不得不放弃征召路佛的念头。

王允虽然有了名气,但身做小吏,不能为国家尽大责,他一直没忘记郭泰说他将来为相的话,于是他更加注意自己的德行,耐心地等待机会。不久,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征辟官员,王允被辟入杨赐的司徒府中以司徒高第出任侍御史。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在东汉统治愈益走向腐朽的时候,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全国各地人民的反抗力量逐渐聚集终于爆发了由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黄巾军主力集中在冀州(今冀中、冀南)、豫州(今豫东、皖北)两大地区,威胁着京师洛阳。灵帝大为惊恐,慌忙派人镇压。

因王允名望过人,文武兼备,被特旨选拜为豫州刺史。为了防止党人与黄巾军联合起来,灵帝下诏宣布赦免党人,起用他们去镇压农民军,这样王允便征辟了名儒荀爽、孔融等为从事,并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等共同进攻黄巾军。由于黄巾军缺乏作战经验,豫州黄巾军主力失败。王允在黄巾军的营中搜到一些文件书信,他意外地发现有中常侍张让宾客及其他宦官与黄巾军往来的私信。张让是十常侍之首,极受灵帝宠爱和信任,被封为列侯,荣耀显贵一时。他以善于搜刮聚敛而深得灵帝宠信。灵帝常对人说:“张常侍是我父。”皇帝竟将宦官比作自己的父亲,足可窥见张让在当时的影响了。王允痛感时政黑暗,他心想:如此奸诈之人依然在皇帝身边,不除权阉,不能罢休。

于是他将原信呈给灵帝,灵帝仔细查阅后,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大为愤慨,自己身边的人与张角私下串通,竟不知晓。灵帝怒气冲冲,找来张让当面问罪。早有小宦官通报张让,张让一见皇帝,马上双膝跪下,叩头请罪,然后使岀蒙骗皇帝的花招,一面痛哭流涕,一面说:“这些书信都是从外地奏来,陛下怎能辨别真伪,又怎么可以作为罪证呢?许多人嫉恨陛下厚爱我,什么办法都可以使出来。”张让的花言巧语说得灵帝怀疑书信有诈,加上平时的信任,竟然不再追问。张让见灵帝不加罪,索性诬告王允欺君罔上,应该治罪,昏庸糊涂的灵帝准许,将王允逮捕入狱。后来皇甫嵩、朱儁镇压了黄巾军,灵帝大喜,宣布大赦天下,王允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张让怀恨在心,在王允出狱不到一个月,又以其它罪名逮捕王允。王允临上槛车时,他的荐主杨赐见他一向清高,注重名节,不愿让王允受宦官凌辱和折磨,就派人对王允说:“你因为得罪了张让,所以一个月内接连两次入狱,恐怕权阉不会放过你,与其受阉人污辱,不如自尽,保全气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