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宗给宋徽宗发来一牒文,为何赵佶看了会一个劲地落泪

在《左传》中,有个“唇亡齿寒”的故事,想必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其含义,但历史上这样的悲剧,却还一直都在上演,比如说宋徽宗赵佶,他就犯了这个低级错误,而且到最后,当他收到一封金朝开战的牒文时,竟然因为内心痛苦,而泪流满面。这牒文上写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并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到宋徽宗继位(公元1100年),已经过去了140年;而北宋的头号强敌,就是在公元907年建立的大辽,其势力范围遍及了整个北方。所以,在这140多年间,宋朝也没少受大辽的欺负,比如在公元936年,大辽就夺取了燕云十六州(今京津冀一带)。虽然宋辽之间一直都在打打闹闹,但大辽并没有要灭掉宋朝的意思,可是到公元1115年之后,局势就发生变化了。

这一年,女真族在东北一带崛起,并建立金朝,这可是个野心勃勃的民族,虽然刚建立不久,但是却凭借着强悍的实力,开始征讨大辽,而此时的大辽,却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比北宋强)。如此一来,宋徽宗就像是遇到了“救星”,于是他不顾群臣的抗议,与金朝达成联盟,准备合力灭辽,并一雪前耻,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结果却并没有像宋徽宗想的那么好,因为在联金灭辽的过程中,金人看到了宋朝的腐朽和无能,以及取之不尽财富,所以就给北宋来个“回马枪”——继续举兵南下,准备讨伐宋徽宗。

在金太宗准备举兵南下之时,还给宋徽宗写了封牒文,其内容是“赵佶越自藩邸,包藏祸心,阴假黄门之力,贼其冢嗣,盗为元首,因而炽其恶心,日甚一日昏迷不恭,侮慢自贤,谓己有天命,谓作虐无伤”(见《大金吊伐录·卷一》)。当时,在朝堂之上,大臣将这牒文呈上,宋徽宗看完之后,竟然“唰”的一声,流下两行清泪,并靠在龙椅上掩面痛哭。

对于宋徽宗来说,牒文上写的东西,都句句属实,全都是他干过的错事,让他根本无法反驳,而且如此犀利的语言,对听惯了奉承的宋徽宗来说,也算是一次醍醐灌顶的教训。既然金人铁了心要南下,所以宋徽宗和众大臣们就开始商议对策。

可这些文臣武将,到关键时候却一个个的都成酒囊饭袋,不仅没有靠谱的御敌之策,甚至连个馊主意都拿不出,所以您说留着这帮人还有什么用!因此,有的大臣干脆就坐以待毙,什么都不管不顾,而还有些大臣就开始脚底抹油,准备开溜。

宋徽宗没有办法,他泪流满面的写了一封罪己诏,并告示天下,将自己在位二十多年的所作所为,都深刻地反省和忏悔了一番,然后在公元1125年,就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宋钦宗赵桓。

宋徽宗当时天真地认为,金人会就此鸣金收兵,但是他太不了解金太宗了,因为北宋对金人来说,就是一块到嘴的肥肉,怎么能不吃呢?所以,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金人攻入了北宋都城,史称靖康之难。

如今,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除了看到一场“唇亡齿寒”的悲剧外,想一想金人用一封书信,骂醒昏聩无能的宋徽宗,确实是非常具有戏剧性。宋徽宗只知道纵情书画,而贻误国事,最后死到临头了,才想到去“抱佛脚”,绝对是为时已晚,他已经没有机会挽救奄奄一息的北宋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