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第一个机器人,人们却当做妖怪,只能被摧毁

1881年,年仅36岁的徐建寅已是洋务运动中最得力的技术人才。三年前,他访问了德国,看到了许多西方新机器创造的奇迹。其中,他最惊讶的是柏林蜡像馆的书法机器人,只要打开开关,它可以“一只手按纸,一只手拿水平书”。如果你在机器人的手掌上写字,用紧握的拳头问它,机器人可以用笔回答。于是,徐建寅在他的手掌上写了几个字,问机器人“它什么时候会回到中国”,并看到机器人用右手写下了“冬天”这个词。

徐建寅看后沉默的微笑,因为他没有打算回家。但是那个冬天,由于紧急情况,他突然不得不回到他的国家。他记得机器人的预言。在当天的日记后面,他写道:“当时我没有回到我的脑海里,但是,就像他的话一样,他不知道蜡染者怎么能预言。”

就在第一次参观写字机器人的12天后,也许是实在不能忘情于那尊能写字预言未来的机器人,他又和当时寓居柏林的著名“中国通”、京师同文馆的“洋教习”丁韪良再一次去了蜡像馆,这一次连在海外见多识广的丁韪良也感到震撼:“机器之妙能夺天工,此事曾见古书,不谓今日乃目睹之尔!”

毕竟,徐建寅见到的这个能写字预言未来的机器人,并非晚清中国人见到的唯一一尊机器人。

“快跑,西洋机器人来了!“他周围的人都在躲开,怕堵住那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雪茄的人的路。”因为那个穿西服和鞋子看起来像陌生人的人走得很快,他的顶帽子上冒着烟。对打开这一天上海最时兴的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晚清读者来说,他们肯定会被眼前图画上的那幅奇景所吸引。这个嘴里叼着雪茄的步行机器人能放出水蒸气。头上的帽子是烟囱。它可以通过点亮肚子里隐藏的机器一小时走五英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机器人当时经常被中国人用作玩具。18世纪来中国学习机械技术的西方传教士很快就发现自己是皇帝面前的玩具大师,以满足他的西方旨意。1754年,一位传教士在寄回欧洲的信中无奈地写道:“为了讨好皇帝,杨自新教士刚刚做了一只自动的狮子……这位教士把最先进的机械技术都用到了他的机器人上。”

15年后,另一个来华的传教士汪达洪则发明本人爽性成为了天子的机械师,被请求担任维修杨自新为皇帝制造的机器人,并奉命制造两个捧着花瓶走路的机器人。最糟糕的是,他成了王公部长的西式钟表修理工。

但与之相比,这些西洋机械师还是很幸运的,他们的中国同行却在这个老大帝国的暮年遭遇了自己的受难曲。石甘四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机器人大师,它的灵感来源于“木牛流马”,它制作了两个木制机器人作为仆人。因此,他几乎被白莲教看作邪教,他的发明被描述为邪恶的巫术。在绝望中,石甘四人不得不摧毁他制造的机器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晚清的落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