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位后,这个人成了他最为信任的臣子,曾经竟还跟他有过过节

上天总会眷顾那些敦厚耿直的人,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鄂尔泰就是这样一位因耿直获得际遇的老实人。

早在努尔哈赤建功立业的时候,鄂尔泰的祖上就曾追随努尔哈赤征战四方,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由于,鄂尔泰家族是开国元勋之后,家族在传承的过程中,又颇为重视教育子孙后代,所以,鄂尔泰的祖上均在朝中担任要职,鄂尔泰的父亲更是官至国子监祭酒。

身在名门的鄂尔泰自幼便受到书香门第的熏染,生下来就处于比较高的起点上。六岁便开始研读《四书五经》,到了八岁已能提笔写文。十六岁应童子试,次年中秀才,十九岁补廪膳生,二十岁中举,即进入仕途。用句现代流行语来说,鄂尔泰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之后,满腹经纶的鄂尔泰在十六岁时参加了科考,并顺理成章的战胜诸多对手成为举人,正式走进官场。虽说,鄂尔泰很有才学,但是,他的仕途却并不平坦,在二十一岁担任侍卫后一直兢兢业业的干到三十七岁才得以升迁,成为内务府员外郎,从这以后再没得到升迁的机会。

满肚子墨水的鄂尔泰郁郁不得志,所以,他时常会写些诗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对仕途充满失望:

“天道有终极,人事互更迁。造物讵不仁,斯理固自然。

勿为失者笑,勿为得者欢。凉风来北窗,得失谁复言。”

正当鄂尔泰充满失意之际,事情却迎来了转机。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继位,鄂尔泰竟莫名其妙的被提拔为江南布政使。以鄂尔泰的官阶根本参与不到“九子夺嫡”事件中,更未对新主有过拥立之功,那么,为什么雍正会对这个芝麻小官另眼相待呢?

原来,早在康熙的九个儿子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曾向鄂尔泰勒索过财物。这件事放在一般官员的身上,必定会倾尽家财孝敬雍正,谁知,鄂尔泰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雍正的无理要求。

这件事非但没让雍正发火,反而心里记住了这个耿直刚正的员外郎,觉得他是个难得的好官。雍正登上皇位后,首要人物就是找到一批刚正不阿的忠臣辅佐自己,加上,雍正刚好决定整饬吏治,鄂尔泰的人生就此平步青云,没过多久就做到了云贵总督。

西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且,都有长久的历史。但由于各民族、各地区历史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自然条件的一些限制等因素。历代封建王朝,对各民族、各地区的统治办法,也就不尽相同了。

鄂尔泰赴任的地方地处西南,交通环境不便,加上,当地少数民族居多,所以,他们一直都实行着土司制度。在鄂尔泰上任前,各地土司执行着自己的政策,堪称当地的“土皇帝”,对朝廷下达的政策一向置之不理。朝廷绞尽脑汁希望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始终没有取得成效。

鄂尔泰走马上任后,几次上奏朝廷,希望能够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的举措,反复强调了改土归流的重要性。鄂尔泰在奏折中提议,那些不服从整顿的土司,应该软硬兼施,肯归顺的土司会得到宽恕与优待,不肯归顺的土司一律派重兵剿灭。

并且,对表现好的土司官员,则在改革施行后准许其继续担任地方官,尽量避免朝廷的政策与当地产生矛盾。鄂尔泰的奏章正对雍正胃口,雍正当即决定由鄂尔泰在云贵推行改土归流。经过鄂尔泰的治理,土司政权逐渐被整改取消,清朝的政策终于能够正确的下达到西南地区。

总之,改土归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项边疆官制的改革中,鄂尔泰充当了主要角色,由关键之时的上书,到制定改流方针大计,再到具体实施,历时多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且,除了在治理西南地区的功绩外,鄂尔泰还十分懂得控制舆论。

曾静投书案发后,关于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言论不胫而走,这件事在民间被传得沸沸扬扬,对朝廷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鄂尔泰此时做了一个十分聪明的举动,向朝廷递送了一份关于“祥瑞”的奏折,奏折中说云南地区的天空上涌现了“五色卿云”,还在第二天“绚烂倍常”,还说这都是皇帝是大孝之人的表现。

封建时期,天空涌现“卿云”就表示当朝天子的孝顺,鄂尔泰的这份奏折光明正大的赞扬了雍正是个孝顺的人,有效的阻止了民间流言的滋生。鄂尔泰的本意是堵住百姓之口,但也惹得雍正龙颜大悦,一时间西南地区的官员们纷纷开始模仿鄂尔泰向朝廷上报祥瑞,借此歌功颂德。作为“祥瑞热潮”的“始作俑者”,鄂尔泰曾遭到许多官员的白眼。

某次,大理县的县官在与鄂尔泰见面时就说道:“我怎么就没见到卿云呢?莫非眼睛里进沙子了?”鄂尔泰身正不怕影子斜,根本不理会这些讽刺,他觉得为了国家舆论稳定,这种做法再正常不过。

之后,雍正越来越喜欢这个耿直又忠诚的贤臣,不久就将鄂尔泰调回中央,将其任命为首席军机大臣。鄂尔泰也不负雍正所托,在成为重臣后继续为雍正做出许多贡献。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列传七十五》、《关于雍正西南改土归流的几个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