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欲作一杭州赋,见到另一诗人送来的一篇文章,竟叹息搁笔

晁补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和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一时享誉天下。他生性聪敏,记忆力超群,可以说是天才少年,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十七岁那年,他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在杭州期间,他尽情游览,杭州的园林美景、西湖风光经常让他流连忘返。于是他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文。当时,大文学家苏轼正在杭州担任通判一职,晁补之便带着他的文章去见苏轼,请苏轼评点一下。正巧,苏轼也被钱塘一带的山川风景所吸引,准备写一篇与杭州有关的赋。可当他读了晁补之的《七述》一文后,大加赞赏,同时赞叹说:"看来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有了苏轼的点评,晁补之很快声明远播,从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晁补之不但文章写得出众,诗词也很有特色,曾被陈师道称之为”今代王摩洁“。晁补之的词风近于苏轼,但缺少苏轼的豪放、大气。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当时我醉,美人颜色,如花堪悦。今日美人去,恨天涯离别。青楼朱箔,婵娟蟾桂,三五初圆,伤二八、还又缺。空伫立,一望一见心绝。心绝。 顿成凄凉,千里音尘,一梦欢娱,推枕惊巫山远,洒泪对湘江阔。美人不见,愁人看花,心乱念愁,奏绿绮、弦清切。何处有知音,此恨难说。怨歌未阕。恐暮雨收、行云歇。窗梅发。乍似睹、芳容冰洁。”就是效法苏轼的。《摸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这首词的内容是:"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这首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者驾驭长调的能力,这一点近似柳永,可见晁补之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而不拘泥于一家。摘录几首供欣赏。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宋代: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梁州令垒韵

宋代:晁补之

田野闲来惯。睡起初惊晓燕。樵青走挂小帘钩,南园昨夜,细雨红芳遍。平芜一带烟光浅。过尽南归雁。俱远。凭栏送目空肠断。

好景难常占。过眼韶华如箭。莫教鶗鴂送韶华,多情杨柳,为把长条绊。

清樽满酌谁为伴。花下提壶劝。何妨醉卧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

满庭芳

宋代:晁补之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报恩心事,投老拚悠悠。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成何事,夷犹桂辑,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算不须,临岐惝恍迟留。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