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商鞅,徙木立信与杀鸡儆猴!看商鞅如何变法与强秦!

文章说明

本文基本史实参照资治通鉴,但不是全文翻译,目的是将较为枯燥的文言古文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与内涵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再次呈现!希望大家喜欢!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首先建立的是户籍制度,讲老百姓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相互监督,犯法连坐。鼓励大家举报奸邪,能获得与杀敌立功者同等的赏赐;隐瞒不报的人,和临阵降敌者受到同等的处罚。这样使得老百姓基本不敢犯罪了,同时由于连坐法的残酷,也为以后秦朝的灭亡埋下的伏笔!

立军功的人,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的人,根据情节轻重处以大小刑罚;勤劳耕田织布的人,如果生产的粮食布匹多,就免除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困的人,全家充作国家的奴隶;总体而言就是奖励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惩罚碌碌无为的人,使得每个人都能为这部国家机器的运转发挥最大的潜力!为后来秦国能够有厚实的国力灭6国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旧贵族和皇亲国戚中没有获得军功的,就不能享有以前的地位和荣誉;确立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重新分配给财富。这就使即使出生低下但有功劳的人尊贵荣耀,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或者出生高贵也会丧失其原有的一切。商鞅的这一举动是划时代的,一改任人唯亲为任人唯贤。但是也得罪了大部分的权贵,使得后来权贵的反攻倒算更加的激烈!徙木立信与杀鸡儆猴

变法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他便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三丈长的一根木杆,并下令说,谁能将此木杆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

老百姓觉得此事很古怪,这木头大部分人都搬的动,但是都认为当官的在说假话。大家都不信天上会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商鞅看大家都不信又传令:"加赏金,赏五十金!"后来有个小伙子半信半疑地把木杆搬了过去,商鞅立即赏了五十金。虽然只是一个小事,但是从此秦国老百姓开始真的相信秦国的朝廷的法令!

有了信用,商鞅这才颁布法令。但是改革总是不那么一帆风顺,在实施变法令的一年中,秦国数以千计的百姓到国都指责新法的不便。

诸事不顺,偏偏秦国的太子倒霉,这个时候杀了人触犯了法令,这可让商鞅逮到机会了,商鞅说:"新法之所以实施不畅,就在于上层人物不遵循!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按照法令不能施以刑罚,所以找了两个替罪羊,一个是他的伯父兼老师公子虔被割去鼻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的脸上被刺字。"

第二天,秦国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杀鸡儆猴的效果果然不错,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遵令行事。新法施行了十年,秦国被治理得路不拾遗、山无盗贼,老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也不再为私利斗殴,乡野和城镇都安定太平。这时,当初那些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人又改口称颂新法好。商鞅露出了诡谲的微笑:"这些都是乱法的刁民!"派人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荒漠去生存。从此以后,老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法令的是非了。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但是秦国老百姓过上了所谓的幸福生活,但对新法的弊端只能三缄其口。类似于后代许许多多的所谓太平盛世,只要日子能过,不让说话是可以接受的。河西之战、为秦洗刷百年屈辱

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然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失地,魏秦两国百年世仇。两军对垒,商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写道:"你看咱俩过去那么好的交情,如今都成为两军大将。要不坐下来喝两杯之后罢兵回国,使秦国、魏国两国以后相安无事。"公子卬信以为真:"好啊",便前来赴会。

两方盟誓结束,正饮酒时,商鞅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冲出来,俘虏了公子卬得意洋洋的说:"你还是太年轻啊"又乘势攻击魏军,使其大败。魏惠王闻知败讯,十分惊恐,派人向秦国献出黄河以西一带的地方以求和。此后他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这时,他才懊恼地说:"我真后悔当年不听公叔痤的话杀掉公孙鞅!"其实为什么不考虑当初用商鞅当相国的建议呢?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吗?

欲知后事如何(商鞅怎么被车裂的),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