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为什么要叫他大禹,不直接叫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禹的故事,禹是颛顼的后代,有的说是孙子,有的说是六世孙,你看这有多含糊,一下就差了三代人。我们不纠结这事了,不管怎么说,至少可以肯定他是黄帝的嫡系子孙。这意思就是他们几个互相禅让,结果还是在黄帝这一支,彼此都是亲戚,肉烂了都在锅里。关于大禹治水,最有意思的就是他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她老婆还给他生了个儿子,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儿子都已经长大会跟他招手了。这很奇怪啊,我们后面才会讲到周朝,王这个姓氏直到周朝才有的,所以这个事绝对不是隔壁老王干的。这是个笑话,仅仅为了活跃气氛。事实上人家大禹是结婚后不久离开家去治水的,播种的时间是很充裕的。再说,他不回家他老婆也可以去找他嘛。大禹治水很辛苦,功劳很大,造福万民,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他的爸爸鲧,治水失败了。他爸爸用的是封堵的方式,而大禹用的是疏导的方式,最后取得成功。后世的人从这里得到启发,认为不光是洪水,其他的诸如人的情绪,怨言,不满,也应该以疏导的方式来解决,不能一味的封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我们古人很早就明白的道理。唐尧虞舜,那两位够伟大吧,可是没人管他们叫大尧、大舜。只有禹,前面加了个大字,就是伟大的意思。

禹的伟大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文章,而是翻山越岭,用脚走遍中华大地。那时候遍地洪水,有车也没用了,有马都没法骑,只能靠腿。大禹带着部下,纯粹凭人力用简陋的工具来开山筑堤,把洪水引导到江河湖泊,然后再引导到大海里去。治水的工程长达13年,大禹和这些治水的民工累成什么样?韩非子里有一句特传神的描写:“股无胈,胫无毛。”大腿上没有细毛,小腿上没有腿毛。就是说,人家去腿毛根本不用刮,也不用拿胶带往下撕。大禹他们风餐露宿,总是在走动,整条腿的皮肤跟衣服摩擦,表面都结茧了,连很细的绒毛都长不出来。这时候帝舜在办公室里一看,禹在外面治水这么辛苦,这么得民心,就把天子的位子禅让给禹,自己就退下来了。但是老领导人退心不退,继续发挥余热,依然很关心天下苍生,四处转悠,指导工作,最后是病逝在南巡途中。舜帝的去世是全民族的重大损失,大家都很悲痛,治丧时间长达三年之久。治丧结束以后,大家就该定一下以后老大的位子谁来坐?然后呢,可想而知,当年舜接替尧的一幕又重新上演,大禹就躲起来了,非要将帝位让给舜的亲生儿子商均。整个剧情完全一样,但是天下的诸侯也很熟悉之前的剧情,他们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就是把商均也给晾那了。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接替王位。他把尧的儿子丹朱分封到唐,把舜的儿子商均分封到虞,让他们享受生活。唐尧虞舜,又回到了他们本来的地方,从哪来的回哪去。

大禹的氏族,叫夏后氏。首先说夏,一看这个字就该明白,大禹的血统是很纯正的中原人。我们的汉族是汉朝以后形成的,在此之前叫华夏族,华夏的夏就是大禹的夏后族的夏。华就是花,代表好看。夏代表茂盛,繁荣,夏天的时候植物是最茂盛的。所以我们华夏族的名字起得是很美的。那“后”是什么意思?后跟王差不多,因为是从母系社会过来的,后世是国王比王后大,但是以前是反的。所以后就是君主,或者王的意思。大禹后来就不客气了,把位子传给了儿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夏朝的帝王们很多名字都是以后开头,"后启"、"后相"、"后羿"、"后少康"......这些都是源自他们夏后族本来的氏族名称。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里,走遍了神州大地,对于这片土地上的山川地理、风俗民情都非常了解。在地理方面他肯定是一个专家,他把这片土地重新划分为九州,这九州的诸侯们为了表示臣服,就得给大禹纳贡。那时候最值钱的就是铜,他们献了很多铜到大禹的都城,也就是阳城,在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大禹手里拿这么多铜也没用,就铸造了九只青铜大鼎,分别代表九州,也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后来在春秋时,楚庄王向周天子的使者打听九鼎的轻重大小,犯了大忌,这就是图谋不轨的征兆,后来一个成语,叫做“问鼎中原”,就是从这儿来的。大禹的重要意义除了治水,就是建国,到他这里,咱就算正式成为一个国家了,这个国家被分为九州。大禹的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具有神秘色彩的事情。我们前面说,中国古书最重要的一本就是《易经》,在很多版本的《易经》里,一开头就是两幅图,分别叫河图和洛书。河图早在伏羲时代就被发现了,伏羲根据河图作出了八卦,而洛书就是大禹发现的。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无意中看见河中有一只长的非常大的乌龟,龟背上就刻着一副神秘的,仿佛来自天外的图案,那就是洛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