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我国文坛史上杰出的诗人——著名作家冯至

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我国文坛史上杰出的诗人——著名作家冯至

一九〇五年,冯至出生于河北省涿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冯至从一个幼稚的学生、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我国文坛史上杰出的诗人,一名共产主义者,并且作为德国文学的翻译家、学者,于九八二年获得西德慕尼黑学院颁发的歌德奖章。

童年时期的冯至,在家乡涿县读小学,父亲在外边的机关或学校里做些文牍之类的工作,收入微薄,还常常失业。在冯至九岁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母亲过早的离开了人间。不久后,继母来到了冯至的身边。这是一位思想豁达、善良、高尚的女性。当冯至小学毕业后,这位继母不顾亲戚的非议,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送冯至到北京读书,就这样,十二岁的冯至,带着亲人的嘱托,告别了家乡,来到北京,考进市立第四中学。 凡有志将来干一番事业,除了个人的努力和社会实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能够得到一位善于启发、诱导自己的导师。给冯至讲授国文课的潘老师,是个知识渊博、思想进步的人,他对冯至来说,可以算是一位启蒙老师。冯至从潘老师讲授的课中,不仅知道了《韩非子·难》、《史记》等名篇,而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熟悉了古文和辞赋的表现手法,为他日后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奠定了古文的根底。

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中,潘老师“在当时的报刊上不断发表署名的社论,支持‘五四’运动,抨击了北洋军阀政府,后来被反动政府捕去,判处一年徒刑”。冯至虽然没亲自参加“五四”运动,但他在潘老师的影响下,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学运动的冲击,尤其是他从顶替潘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施老师所讲授的西方文学的流派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写实主义”,什么是“象征主义”等等。这些新颖的知识使他既好奇,有感兴趣。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深远意义影响下,不久,他就成为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员,

一九二一年暑假后,冯至考入了北京大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化革命的大本营,“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冯至到这里读预科生期间,如鱼得水,阅读了大量中国的旧诗词和外国的诗歌。早在中学就对《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上发表的诗歌感兴趣的冯至,从对诗歌是什么、文艺是什么有了初步印象,到比较系统的掌握了解什么是诗歌,什么是文艺创作,开始进入新诗创作阶段。

冯志的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由上海北新书局一九二七年四月出版。在这本诗集中,收集了这位初涉诗坛的年青人于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六年创作的诗歌。这一阶段的创作过程中,冯至主要是以抒情短曲和叙事长诗的形式,写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事情,或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表达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操。诗人除了热衷于创作之外,还组织了沉钟社,编印《沉钟周刊》、《沉钟半月刊》,他发表的第一本诗集,就是作为“沉钟丛刊”里的一种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冯至在取得创作上的收获后,不久就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本来,他有条件可以留在北京孔德学校任教,但为了适应社会、体验人生,在朋友们的忠告下,他暂别了熟悉的北京,到哈尔滨——中国东北部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担任第一中学的“国文”老师。

从朋友们友爱的气氛和熟悉的环境中走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冯至目睹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下,东三省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时,内心感到无比的凄凉。这种忧郁、感伤的气氛,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他亲自品尝到社会、人生的滋味后,广泛的接触了社会现实,所写下的诗歌激愤之情比以前更浓了,对光明的希望之心更增强了诗歌中的气氛。这些变化,在他自费出版发行的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中极为明显。从总体上看,这部诗集从内容及创作手法上,无论是爱情诗、还是关于社会人生的抒情诗,在艺术水平上,臻于成熟,但不免还有些悲伤的成份,这主要是诗人对前途和光明的到来还没有充足的信心。一九三〇年,冯至与冯文炳合编的十几期《骆驼草》周刊上,他发表的散文和诗歌,已把自己低沉的情绪无保留的暴露出来。为了从这消沉的生活走出来,冯至于同年十月,到达德国海岱山大学学习,主要是攻读德国文学。这期间,正值国内第二次国民革命战争、革命的反“围剿”与反革命的“围剿”最激烈的时候,冯至潜心于“里尔克的诗歌和樊诃的绘画,严重地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而且在这一段时期,他自己也未曾创造出好的诗歌。他虽然成为一名德语文学的专家学者,获得德国文学博士学位,但与“文学好像己经失掉了关系”。

回国后,冯至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德语。课佘吋,他阅读了杜甫、陆游的诗作,歌德的著作及《鲁迅全集》等,一直到一九四一年,他才开始重新创作,编著了一本诗集叫《十四行集》。这本收集了二十七首十四行诗的作品,将冯至推向一个创作高潮,并成为代表这一诗体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受到诗坛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这部《十四行集》,使冯至的创作道路出现了新的转机。当冯至第一部中篇小说《伍子胥》于一九四六年发表之后,诗人的思想开始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萌芽。他在这部小说中,以伍子胥的嘴,发出了“善者受罪,恶人横行,美的感到孤独,丑的到处蔓延,但终归还是善战胜了恶,美压倒了丑。”的感慨。

自写出十四行诗之后,冯至将近十年没动笔写诗。新中国的诞生,共产党的伟大,使他感到自己和全国人民一起跨入崭新的、当家作主的社会。诗人以他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进入了他创作的高潮期。这期间,他逐步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且在诗坛和学术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