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是否会影响文明?古代中原王朝为何统治不了草原地区?

希腊神话充满了对海洋和星空的好奇心,埃及神话则是生命与沙漠的荒芜对抗的努力,苏美尔则有着对高山的无限崇拜。有人问我,你所崇拜的这些,不过是不同的地域给人的不同影响,有什么意义?我说,我所崇拜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在这里讲讲,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文明。

各个语系的分布情况。我们仔细看旧大陆上语言的分布,几种主要的语言:包括印度、波斯、今日的英语和德语,绝大多数欧洲语言是印欧语系。中东北非的那一片,绿色的,闪含语系,在古代有埃及、巴比伦这样伟大的国家,现在是伊斯兰的天下。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古代突厥人,今天一些中亚国家,土耳其),蒙古,女真(满族,以及鄂伦春、赫哲等等),有学者把朝鲜和日本也归入阿尔泰语系。包括汉族、藏族、缅甸,以及中国南方很多少数民族的汉藏语系。

最有意思的是,南岛语系,南岛语系的分布,北到台湾(原住民),东到复活节岛,西到马达加斯加,如此大的一片区域,说明他们是非常智慧的民族,数千年前就能航海。很火的一个迪士尼的动画《海洋奇缘》,就是讲波利尼西亚人。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夜观星象导航,驾着比独木舟大不了多少的小船,就可以横跨南太平洋。然而到20世纪的时候,他们却成了落后文化的典型代表。房龙的《宽容》里面,只要一提到原始人,他用的例子甚至不是非洲也不是印第安人,而是波利尼西亚人。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直到1940年代还有食人族的记载;菲律宾这个国家至今以卖香蕉为生;台湾的原住民,在清代,在日据时期,非常悲惨,台湾甚至有过“吃番肉”这一说。而文明的退化,我认为,是因为他们躲进了雨林,和其他文明缺少交流。而雨林中食物充足,一年四季不担心吃不饱,也不用辛苦耕作。苟且偷安只会磨灭所有伟大的进取心。

这些主要的语系,都更倾向在东西方向上分布。在我看来,好像是印证了大陆轴线理论:东西向的大陆轴线,有利于农作物和大牲口的交流。大牲口在古代尤其重要,耕田犁地,运输。在秦汉,私自宰杀耕牛是很重的罪。商鞅变法有一条,农民可以向官府借牛耕种,耕牛在借出和归还的时候,都要用尺量膘,如果减膘明显,会被责罚。可见古人对耕牛的重视。至于农作物的交流,我们现在吃的胡萝卜、葡萄,都是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的。小麦也是发源于中东。至于明清之际的人口暴涨,欧洲近代的人口暴涨(其实是同一时期)更是拜玉米和土豆的自新大陆的引进所赐。为什么是欧洲人漂洋过海去征服美洲“新大陆”,而不是反过来,欧亚大陆被叫做“新大陆”?

同样可以在上面的图中找到答案,农作物跨越南北纬线的引进,难度大于跨越经线的东西向的引进。毕竟跨过南北,需要适应不同的温度。所以在欧亚旧大陆,农作物和大牲口交流引进起来更加方便,农业更加发达,而农业是文明的开始。选用这张图片,是因为在新旧大陆的文明碰撞之时,给西班牙征服者们带来最大军事优势的,甚至不是枪炮,而是战马。在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的战争中,几十个西班牙骑兵的一次冲锋,就可以导致成千上万印加军队的溃败。战马在美洲印第安人眼里,真的是怪物一般的存在。而造成双方文明层次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不能利用大牲口。新大陆有羊驼,羊驼虽然温顺,可爱,但是体力不足以胜任劳动。至于美洲野牛……有胆量的,可以试试驯化一下。

我所知道的新大陆的主要文明,玛雅主要活动于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一带;阿兹台克,主要活动在今天墨西哥城附近(墨西哥城就建在阿兹台克都城特诺奇提特兰的遗址上);印加帝国,在今天的秘鲁一带。新大陆文明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据我所知,他们并没有冶炼金属的能力。缺乏金属工具和大型驮畜,新大陆文明还是能建造巨大的金字塔等等建筑,以及在天文学和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然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是非常先进的文明,其实还是比同时代的旧大陆文明低好几个层次,毕竟没有金属、驮畜是硬伤。阿兹台克有美洲虎武士、雄鹰武士这样的强大的军事集团。为了在战争中获取荣誉,阿兹台克人非常好战。阿兹台克人热衷于在战争中抓获俘虏,并且用于献祭。是的,他们吃人,我想这是因为美洲大陆缺少可靠的蛋白质食物来源。

1519年,西班牙人埃尔南柯尔特斯,在墨西哥登陆,入侵了阿兹台克。因为上文提到的,阿兹台克人以抓捕俘虏为目的战争,周边的土著部落对阿兹台克都有很深的积怨,所以西班牙人轻易招募了大量的土著同盟军。阿兹台克对西班牙的抵抗还是非常激烈的,甚至打出了被西班牙人称为“忧伤之夜”这样的战役。然而在1521年左右,西班牙人还是吞并了阿兹台克。1533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入侵、殖民了印加帝国。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吧:现代人类不要尝试寻找外星人了。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而且他们有能力到达地球,那么我们的处境,不会比当年的美洲土著好到哪里去。毕竟我们不能把生存的希望寄于别人的善意。

为什么在古代中国,汉族人很少到长城以外活动,即使有卫青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明成祖扫北,古代王朝也不会占领长城以外的地方。其实,历代长城,基本上吻合了400毫米降水线的位置。400毫米降水线,划分了中国的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而半干旱的草原,由于水分和土壤肥力不足,并不适合农耕。汉族作为农耕民族,自然不愿在这些不适合农耕的地区活动。题外话,长城似乎很容易被游牧民族突破,所以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是,足以阻挡一些小规模的骚扰。当然,更加重要的是,防止走私。游牧部落自身的手工业并不发达,战争需要的铁器和弓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从中原的走私。而走私商队,并不像入侵部队那样,有足够的勇气来翻越长城。而掌握了幽云十六州的契丹,就变得很可怕。

为什么中原王朝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改革,在唐代就出现了长安这样人口百万的大城市,而作为邻居的游牧民族,一直到近代还保留着部落的组织形式?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利用更少的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中获得卡路里的能力。农耕民族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生物学上有一个定律,食物链每向上递进一层,获取的能量只有上一层的五分之一。农耕民族直接种田收获粮食,比起游牧民族从动物身上获取食物(其实牧民是以奶食为主的,毕竟牲口很贵重不能随便宰杀),获取的能量自然更高。更不要提贫瘠干旱的草原,并不能生长出太多的生物。

在农业时代,我们利用的能源,人力也好,牲畜也好,其实都是机械能,就像图中这个埃及人,马拉战车,弯弓搭箭;而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利用化学能,有了卡诺循环,有了各种各样的热机。现代呢?人们尝试着利用核能,今天,人类对核能的利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从物理上说,机械能是改变物体宏观结构获取的能量;化学能则来自于拆分化学结构,拆分分子,获取分子中的“键能”;而核能的利用,则是对更加微观的原子核的拆分。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更高层次的文明,需要更大的功率。而这样巨大的能量如何获取?我们拆分更加细微、低级的物质结构来得到这些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为(物理学上说)自然界总是倾向于能量最低的状态,而文明总是倾向于获取更大的功率。斗胆预言一下,以后的更加高级的文明,会拆分中子、质子这样更加细微的物质结构,获取能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