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孔子的圣人,5岁不会说话,都以为是哑巴,结果一鸣惊人

“知行合一”这一成语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当作座右铭,甚至国内有多所大学,以“知行合一”作为校训,比如东北大学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为“知行”。在“知行合一”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王阳明。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其开创的阳明心学被国内外很多人所仰慕。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千古圣人,人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母亲14月分娩所生,5岁不会说话,都以为哑巴,结果一鸣惊人,一张口就是四书五经,当时惊呆了家人和邻居亲友。果然天生的圣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连来到这个世上都要比一般人迟到几个月,说话也比一般人迟几年。

关于王阳明的出生,还有很多神奇传说,有人传说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一个穿着红衣戴着佩玉的天神,踩着七色的云彩,抱来一个粉雕玉琢的萌娃,这是一种先兆,圣人来到世间是仙人所护。因为这个梦,祖父给他起名“王云”。看来云真是一个好名字,今天的马云不知道出生前祖母是不是也梦到了七彩云彩。

让人失望的是,王云出生后并没有梦境中的那么异于常人,甚至还要比一般人笨,曾一度被人认为是智障儿,因为他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高僧,看到王云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难道是名字出了问题吗?他的祖父知道后,赶紧去翻手里的《论语》:

《周易.系辞》: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就这样王云这个看似不像圣人的名字,改成了王守仁,取得就是论语和周易中以上两句话的意思。以论语,周易中以上两句话,改名王守仁。

天机只需要一个名字来道破,自改名之后,奇迹出现了,王阳明突然说话了,并且一说就是四书五经,并且说的滚瓜烂熟。神童啊,神童的名字很快就传了出去。难能可贵的是,王阳明从小志向远大,12岁那年就立志要做圣贤。

在之后,王阳明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尽管在仕途上也有不顺,但是正是被贬的经历,让他龙场悟道,开创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切入点,因其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知行合一,理论来自实践

“实践出真知”,王阳明正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开创并不断验证了他的心学理论体系。知行合一的思想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起来滔滔不绝,但是一拉出来练练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这是典型的不能知行合一。

2、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阳明心学的提出,对于当时正统的权威“程朱理学”是一个挑战,本身就体现了其创新和不畏权威。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一定不能迷信权威,要学会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必定会落入平庸。

3、致良知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良知”:第一、明善恶;第二、辨是非“,良知就是一个知是知非的心。今天,很多人被欲望冲昏头脑,失去了良知,或者说良知被蒙蔽,这就需要去“致”,就是需要经常性的审视自己,时常提醒自己做一个“明善恶,辩是非”的人。

小结:

王阳明,一个被后世认为并肩孔子的圣人。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指曾国藩。比肩孔子,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过誉了,但是,王阳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很多人,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把其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象张居正、黄宗羲、曾国藩、左宗棠等......

/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