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仗都不缺粮,一到诸葛亮这里总缺,原因很简单

谈到诸葛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聪明才智,因为草船借箭而打败了曹操;也凭借过人的才能而得到刘备的赏识,从而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可就是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食,怎么一到诸葛亮自己就总是缺呢?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吧。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群雄逐鹿,战争不断,甚至是打了几百年,但是军队缺从来不缺粮食。说来也很奇怪,如果按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三国要比战国时期晚很多,耕种技术也要更加的成熟,但粮食生产却没有那时好。事实上,这是跟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关的。战国时期,实施的是兵役制度,也就是说在国家打仗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要成为一个士兵为国效力;而当天下比较太平,没有战乱时,你就可以重返家乡,耕种粮食。所以说,战国时期的士兵基本上是可以自己给自己提供粮食的,这样就算打了几百仗粮食依然不会短缺。到三国时就不一样了,各国之间打仗越发的激烈,需要士兵无时无刻不在训练,不在训练场上等待着奔赴战场杀敌。

而国家自然要保证士兵的衣食住行,也就是说士兵不需要自己去中粮食,况且他们几乎也没有时间,因为就算他们中上粮食,还没等粮食成熟就已经上场杀敌了。俗话说:“养兵一日,用兵一时,”到了国家的关键时刻,当然要以保护国家为主要任务,还哪有心情种地呢。

除此之外,三国时国家需要养的士兵也比战国时多,这人一多了吧吃的就多,粮食消耗就越大。因此,诸葛亮带兵打仗时总是粮食短缺就说得过去了。话又说回来了,你说粮食短缺他能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啊,但是没有办法,就像李鸿章被逼无奈签订丧权辱国的的条约一样,大敌当前,诸葛亮能有什么办法,难道因为粮食不够就不打了吗?弃城而逃吗?当然不可能,那说出去岂不是很丢人。

所以小编觉得,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首先,从自身来说吧,你得有相应的实力,要是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其次,再说环境,如果你周围的人总是一副精神饱满,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天,那么你也会收到感染做起事来就充满干劲儿;但是如果你身边人总是萎靡不振,颓废不前的生活,就算你有冲劲儿但时间长了你也会倦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孟母三迁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