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葬定军山?在此封神的黄忠法正呢?马超孤苦,落叶不归

“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世论复齿莽,呜咽志士情。”宋代孙应时凭吊三国古战场,思接千载,一咏三叹。又过千年,定军山还留下些什么?留下热血三国的传说,留下诸葛亮墓、马超墓。诸葛亮、马超为何葬身定军山?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的是,在此力斩夏侯渊、奠定蜀汉政权基础的黄忠、法正又归根何处?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呢?

诸葛亮墓葬何处?最著名的传说是“抬棺朝南,绳断下葬”。传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由几名士兵抬着棺材向南走,抬棺绳断处即为葬身地。更有邪乎的传说是诸葛亮生前即定下计谋,让修墓的工匠们自相残杀,一个活口不留,以致他墓葬何处无人可知。但据《三国志》、《水经注》、《梁州记》等一致的史料可认定,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以山为坟,墓穴就在定军山某处,大小刚好放下棺木,随葬的也没有任何金银财宝。诸葛亮聪明绝顶,他为何要如此安排自己的后事?这得从汉中及定军山的重要性说起。“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刘备政权以益州为都城,但要兴复汉室,必须寻找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中继站,因此,217年至219年,刘备不惜代价取得汉中,227年诸葛亮首进汉中组织北伐。从227年至234年病逝,诸葛亮大部分时间留驻汉中,厉兵秣马,伺机而动,他的光辉岁月包括争议全都留在了汉中及定军山。八阵图、木牛流马、六出祁山等,都以汉中及定军山为中心,但“毗佐危国”、“穷兵黩武”等流言也传遍汉中及定军山。如今,自己快病逝了,蜀汉既定的“北伐”国策还会延续下去吗?——这当是诸葛亮最后要思考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蜀汉政权只有以战养战,才能乱世求存。——那既然这样,自己能尽的最后之力,就只有葬身最前线,以身殉国,并以此时刻警醒后来者了!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最大的原因即在于此,——子规啼血,精卫填海。

诸葛亮在定军山出身未捷、心愿未了,但黄忠、法正却在定军山迎来了人生高峰。刘备进军汉中,法正首倡,法正认为,曹操因内忧被迫撤军,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17年开始至219年正月,刘备与夏侯渊、张郃进入了相持最艰苦也是最后阶段,双方在定军山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缠斗。刘备重兵攻击张郃,张郃力有不逮,夏侯渊连忙分兵协助张郃。黄忠、法正趁机对定军山上的夏侯渊发起了猛攻。定军山不好打,法正因地制宜,带兵先攻下定军山西边更高的挡箭牌,居高临下,把夏侯渊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对夏侯渊形成强大的震慑。夏侯渊憋了一阵终于沉不住气,率队反攻黄忠部队,黄忠坚守不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夏侯渊部队打累了,阵形渐乱,法正从高处看得亲切,挥动令旗,发出攻击信号。黄忠部队养精蓄锐,一见信号,如猛虎下山,狂飚般冲向敌阵,夏侯渊哪里抵挡得住,被黄忠一刀斩杀。黄忠夺得了定军山,刘备进而夺取了汉中地区。定山军之战是黄忠平生的最大胜利,因此战,黄忠先升为征西将军,接着又升任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但好景不长,一年后,黄忠旧伤复发而死。有考证,黄忠死后,遗葬也在定军山这个让他功成名就之地。后来,有人将其迁葬成都,今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即有黄忠之墓。

至于法正,虽天纵奇才,功勋卓著,但45岁死后身归何处,竟也无据可考。与法正相比,马超会幸运一些吗?但也未必。马超生前的职位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但定军山的马超墓又是怎么回事呢?马超是个苦命人,47岁临死前向刘备上疏,还念念不忘门宗二百余口被曹操杀光一事。前些年过生日时捶胸吐血,也是因为痛苦地想起了那些死去的亲人。当年马超孤身流亡到张鲁手下,张鲁曾想把女儿嫁给马超,但有人认为马超“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因此作罢。马超果真不能爱人吗?马超临死,专门把堂弟托付给刘备,并没再提其他任何问题,由此看来,马超岂止爱亲,还很爱国。史载马超死后,仍葬定军山。其虽领凉州牧,但死前镇守阳平关。亲人多死,孤苦少依,落叶随地,何必归根?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诸葛亮是琅琊人,黄忠是南阳人,法正及马超都是扶风人,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齐聚汉中,齐聚定军山下,谱写了各自的辉煌,也终归尘土,化为传奇。今天定军山的诸葛亮墓、马超墓,实是衣冠冢,是非成败,众说纷纭,由它去吧!定军山,安息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