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投降大清后,提了一个要求:我绝不杀自己的兄弟,只杀外国人

侯勉忠起初并不叫“勉忠”,《清远县志》记载:侯勉忠原名为“侯纯戴”,早年参与过“洪兵起义运动”。南方的天地会被清军剿灭后,侯纯戴的军队失去靠山,最终,投降满清。侯纯戴无奈之下改名“勉忠”,有“勉励克己效忠朝廷”之意。

其实,他的前半生,是一名与晚清政权进行长期斗争的广东天地会红巾军起义(也称洪兵起义)将领,为了混淆视线,使用不同名字这是常事。改名后的侯勉忠,虽然,他变成了满清武将,但是,却拒绝替朝廷讨伐其他起义势力。

他自愿前往中越边境戍边,抗击西方侵略者,曾协助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在镇南关大捷中,侯勉忠的军队帮助冯子材取得胜利,立下军功。晚年的侯勉忠正赶上满清朝廷推行“精简乡勇”的政策,回到家乡颐养天年,用余生为家乡发展助力添彩。

1824年,清新县一户贫苦人家中,侯勉忠呱呱坠地。因为,家境贫寒,侯勉忠的父母根本无力负担侯勉忠的教育费用,所以,侯勉忠并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青年时期的侯勉忠远赴广东,拜拳师谭敏为师,在其门下学习武艺,受师父的影响,有了报效国家的志向。

当时的武人若想出人头地,除开馆授徒外,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加武举,侯勉忠艺成后参加考试,成了一名武举人。由于,侯勉忠不会说官话,涉世未深不懂阿谀奉承,所以,被安排到边关当差。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侯勉忠一气之下辞去官职,投身到了天地会。

天地会始于清初,相传,天地会是由明朝志士组建,所以,天地会素有“反清复明”之志。因其组织的性质与满清统治背道而驰,所以,天地会组织通常为地下活动,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地区的天地会众参与到反抗外国列强的斗争中。

天平天国前夕,国家动荡,各地贫苦阶层响应天地会号召揭竿而起,形成一股又一股的武装力量。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太平军在全国发起号召,各地人民群起响应。广东地区的天地会众响应太平军,投身太平天国。

此时,侯勉忠潜伏在同庆堂,训练村民成为起义的骨干力量,随时准备推翻当地满清统治。

次年六月,东莞天地会总坛何六带领天地会众于石龙镇发动起义,仅用七天时间便打下东莞县城,掀开了广东天地会起义的序幕。随着分坛天地会众以及当地百姓的不断加入,何六的兵力迅速发展至三万人,并拥有战船六百多艘。

紧接着,佛山天地会总坛陈开发如法炮制,率众占领佛山。此外还有李文茂、陈显良等天地会骨干在省城发动起义,广东的天地会众均戴着红色头巾,所以,又被老百姓称为“红巾军”。广东地区的天地会起义规模不等,多则几万十几万人,少则几千几百人,很难计算。

这一年侯勉忠与广宁、三水等地的各路天地会骨干协同作战,几伙人将清远县城团团围困。清远守将赖明贵放弃抵抗,大开城门迎接天地会起义军进城。入城的天地会众高歌猛进,扫清清远县内残余的清军势力。

在解决了清远守军后,侯勉忠以此为基,响应其他天地会骨干号召,带领军队参与到广州外围的起义战争中。正当侯勉忠离开清远参与到合围广州的战役中时,清远知县程兆桂趁着天地会主力离开清远之际强攻清远,侯勉忠闻讯迅速返回清远解围。

程兆桂听说天地会主力去而复返后吓得屁滚尿流,与带来的清军一道原路撤回,途中丢盔弃甲十分狼狈。

“全胜堂”大元帅陈金缸听说侯勉忠的事迹后大感倾佩,觉得:“侯勉忠不但武艺过人,更善长在战场上排兵布阵,是不可多得的将才。”遂与侯勉忠结为异姓兄弟,委任郑金与侯勉忠担任天地会主力的左右先锋。广州起义军势如破竹,就像燎原之火一般席卷中原。

由于,起义军声势浩大,满清政府惶恐不已,开始筹划镇压广州起义。满清统治者要求广东督抚加大镇压力度,并从广东周边的桂、湘、浙等地抽调兵力支援。除了满清政府外,英国侵略者也加入到镇压天地会的战争中,面对英军的火力压制,起义军陷入窘境。

在中外双方的夹击下,天地会起义逐渐被打压。由于,天地会众皆出身自贫苦阶层,没受过军事训练,所以,在面对正规军时难免捉襟见肘。

起初天地会众的起义全凭人数优势,如今,满清政府从各地抽调援军,加上,英军投入战场,双方人数逐渐持平,天地会众军事素质不足的弊端显露出来,最终,未能攻陷广州。天地会在广州的战略意图未能达成,只能解除对广州的合围,起义势力转向西北作战略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天地会众大体分为如下几部分:西上广西的陈开、李文茂部;北上的何六、陈金缸、周春部;扎根山区的陈显良、侯勉忠等部。

与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天地会众相比,进入湖南的何六、陈金缸、周春部遭受了重重阻碍。从广州北上后,何六、陈金缸、周春几支队伍率几十万起义军沿途攻陷桂阳等地进入湘南,并策划继续北上,与南下入湖南的太平军汇合。

在行军途中,湖南的天地会众群起响应,起初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此时天地会的领导人间发生矛盾,加上,围剿天地会的清兵越来越多,最终,北上计划被废止。

1856年,在北上湖南的天地会众中,何六部因何六战死沙场被打散,陈金缸则带着天地会众重返广州,再战略转移至桂州边界。次年初,陈金缸集合了清远、广宁等地的各路起义军,召开首领会议,各方首领一致认为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统一各军号令,建立王号便于指挥。

同年九月,在陈金缸的带领下,联军攻陷怀集,在此建立根据地,陈金缸建立“大洪”政权,侯勉忠被册封为左路元帅。虽然陈金缸是侯勉忠的结义兄弟,侯勉忠在其麾下立下彪炳战功,深得陈金缸信任,但大元帅郑金却因嫉妒侯勉忠而处处使坏,使侯勉忠受到打压和排挤。

1858年,“大洪”势力在清军的打击下萎靡不振,陈金缸给洪秀全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归顺太平天国谋取出路。洪秀全遥封陈金缸为王,侯勉忠、郑金等人为侯。自此,广州天地会起义军成了太平天国的一部分。

第二年,郑金挑起内斗,与侯勉忠、练四虎等人爆发内战,侯勉忠与练四虎避战不出,带着自己的士兵离开封地,改换旗号前往大湾岗一带发展。侯勉忠转投陈显良麾下,配合太平军石达开部在清远、四会等地活动。

1860年末,陈金缸的根据地怀集被清军攻陷,大洪军撤离怀集向南方转移。1863年,广东提督昆寿率八万精锐围剿大洪军。起初,由于人数优势,大洪军击败了清军,失利的昆寿采取怀柔政策,对大洪军中的将领威逼利诱。

郑金受到挑拨,来到陈金缸面前劝说陈金缸投降满清,陈金缸拒绝了郑金,并对其破口大骂。悻悻而归的郑金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潜入王府杀掉陈金缸,接管大洪军,第二天便带头降清,成了满清的走狗。

投靠满清的郑金改名为“郑绍忠”,将矛头对准了曾经的天地会兄弟,并且,对侯勉忠、练四虎等人更是怀恨在心。阳山一战中,郑金率军围剿练四虎,将其逼至绝境。练四虎死后,侯勉忠遭到郑金的追杀。最终,迫于无奈,在英德带着两万士兵投降,接受招安。

虽说,侯勉忠归顺了满清,但是,他与郑金不同,侯勉忠拒绝追杀曾经的天地会兄弟,自愿前往中越边境戍边。

1883年末中法战争爆发,侯勉忠带兵深入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深入敌后的侯勉忠配合老将冯子材打赢了镇南关战役,这场中法战争也以清军的全面胜利告终。立下赫赫战功的侯勉忠被朝廷授予花翎和“满清勇士”的封号,并被提拔为“记名总督”。

此时,各地起义运动均已被镇压,朝廷在全国各地执行了裁军政策。

侯勉忠本为起义将领,不受朝廷信任,所以,首当其冲成了第一批“下岗”回家的将军。辞官的侯勉忠将朝廷补发的两万两军饷交回国库,满清统治者大喜,特批清远县每年的文武学额增加两人。清远县的学子对侯勉忠感恩戴德,家乡人对侯勉忠的行为大加颂扬。

回到家乡后,侯勉忠乐于助人,同乡有难找到侯勉忠,侯勉忠有求必应。侯勉忠拿出积蓄在村口修了一条两米宽的官道,直通太平镇,解决了家乡的交通问题。因为,小时候没读过几天书,侯勉忠深知无知之苦,所以,自掏腰包修了一座私塾供家乡的青少年上学。

侯勉忠热衷于公益事业,号召当地乡绅重修基围,将花塘基的基围加高加固,每逢汛期便组织乡民参与抢险。1899年,七十五岁的侯勉忠安详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

【《清远县志》、《清远名人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