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堤明八艳,知书达理李香君:最终却败给了世俗

李香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上的一名歌姬,因为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琴棋书画和马湘兰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人并称为秦淮八艳。

南京有一个说法叫做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自孙权迁都南京到后来东晋南唐大明朝等等10个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南京又有十朝都会之称。

秦淮八艳的出处

清代有个文人叫余怀写了一本书叫做《板桥杂记》起初是记录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顾眉生和卞玉京五位歌姬的容貌品性和经历的,后来又收集整理民间的传闻发现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三个人的故事也很不错,于是就把这三个人也加进了书里结果就合称为秦淮八艳。

她本姓吴为何改姓李?曾经沦落街头的她又如何成为名倾一时的歌姬?早年究竟有过怎样的经历?

李香君出生在苏州阊门枫桥的吴宅,原本姓吴有两个哥哥,父亲是朝廷里的一员武将家境相当殷实,三岁那年,宦官魏忠贤专政祸国,身为东林党人的父亲惨遭杀害,吴家从此家道中落李香君也被迫流落街头。

那年八岁,李香君流落到了南京正在秦淮河边乞讨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好心的女人收养了她,这个女人就是李香君的养母叫李贞丽。李香君也就跟了养母从此改姓李。李贞丽也是一名歌姬,虽然她们只是卖艺不卖身,但当时的封建传统是没有人愿意娶她们回家的,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为了有个人能来照顾,她们都会收养一两个养女以便将来有个依靠,李香君就是这样成为了李贞丽的养女。

李贞丽对待李香君那就一个好,手把手的传授李香君自己的平生所学,后来发现李香君聪慧过人很快自己就教不了她了,于是李贞丽想了个办法来这里的都是些文人雅士里面也不乏饱学之士,只要能指点李香君一二的人,她都是都是分文不取,可见李贞丽对李香君有多好了。后来李香君得到高人指点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不精通,渐渐地李香君的名声就传出来了上门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

祸起“梳拢”

16岁那年,李香君第一次见到侯方域,侯方域是明朝户部尚书侯恂的儿子,是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一个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一个是多情的青楼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四年后结为夫妻,但是他们不是名义的上的夫妻,一位身在官宦之家的侯方域是不可能娶青楼女子李香君为妻的,只能用青楼里的一种方式叫“梳拢”,仪式上还要邀请名流雅士来捧场,还要给青楼付一笔礼金。

当时侯方域借了好友杨龙友的银子办完了仪式。但是那笔银子也不是杨龙友的,而是一个叫阮大铖的赠给侯方域的,目的是想拉拢侯方域,阮大铖人品不好是朝廷宦官魏忠贤马前卒,后来借银子的事被李香君得知后大骂侯方域,自己并变卖所有值钱的东西还给了阮大铖。

阮大铖怀恨在心,陷害侯方域在他的被迫下侯方域前往史可法处抗击清军。侯方域走后,阮大铖强行将李香君送给御史田大人为妾,李香君不畏强权誓死不嫁,于是拿着定情信物纸扇撞向了大门,鲜血滴在了雪白的扇子上,后来杨龙友在扇子有血滴的地方稍加点染,画出了一朵朵桃花。这也就是桃花扇的由来。

后来明朝灭亡,李香君忍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思念着远方的侯方域,日夜将定情信物捧在手中,精神悲伤难抑郁郁寡欢,弥留之际李香君剪下一缕青丝,包在红菱布上绑在桃花扇上。并请友人转交侯方域并留下遗言: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可是后来侯方域投降了清朝,还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辜负了李香君的守候,堂堂七尺男儿竟不如一介女流,李香君高尚的品质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和民族气节,更加值得我们的尊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