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顺治后宫有17位格格?原来与清朝的一项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清朝入关前,对于满清贵族之女统称为格格,包括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女儿。比如说,努尔哈赤的长女被称为东果格格。公元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称帝建国,仿行明制,规定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儿不再称格格,改称公主,皇后所生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的女儿封和硕公主。

清朝入关后,格格的称呼被限于地位高贵的女性,对于王公贵族之女分为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和固山格格,除此之外,清朝亲王的一些低阶侍妾也会被称为格格,比如说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在最初嫁给胤禛(雍正帝)时,名分为格格钮祜禄氏。

令人意外地是,顺治帝后宫竟也有格格。史料记载,顺治帝后宫一共有32位后妃,竟有多达17位格格,占到后妃总数的一半以上,她们分别是:

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塞宝格格、迈及尼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卢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

这17位格格肯定不是皇帝或王公贵族的女儿,也不是亲王的侍妾,她们都是顺治帝的妃嫔,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称呼呢?原来这与清朝的后妃制度有很大关系。

清朝初年后妃制度极不健全,虽然顺治帝首开选秀,但后妃等级划分仍不明确。在顺治后宫中,有皇后(顺治废后和孝惠皇后),有妃(一般没有封号),有福晋(四位福晋),还有格格。从位分对应来看,福晋大致相当于嫔,格格则大致相当于贵人、常在或是答应了。

可见,当时清朝后妃等级制度还不完善,处于一种过渡期,康熙继位后,后妃等级制度逐步完善起来。

对于顺治帝后宫的那17位格格前面的词汇,大家可能不太明白它们的含义,经过考证,前面的字应该是她们的名字,而不是封号,比如说厄音珠格格的名字叫厄音珠,对于她的姓氏我们则不清楚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世祖实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