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家奥古斯丁:罪恶不来自上帝,而在人自身的选择!

善恶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从未间断地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即恶来自于哪里?善发自于哪里?

——题记

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 代表善的光明之神与代表恶的黑暗之神處于永恒的斗争之中,人由于受到了恶的玷污,沉沦在自己的原罪之中。

如果这种理论成立,人就固有恶的一面,既然是固有的,人虽然有罪却不需要为此负责了。并且这种理论中恶具有其本质性和普遍性,显然与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的全善、全知、全能的上帝发生了矛盾。如果恶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显然上帝就不是全善的;如果恶不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上帝不知道恶的存在,那说明上帝不是全知的;另一种是上帝知道恶的存在而无法阻止,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上帝是否能预见到人的犯罪?如果能预见到,人仍然犯罪,是否犯罪具有必然性?如果能預见到,上帝不防止,是否说明上帝不是全能的?

这些都指向了一点,即上帝是矛盾的,无法做到全知全能。上帝既然是全能的,是纯善的,为何世界会有罪恶呢?为了更好的把握这个问题,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跟随哲学诗画了解下神学家奥古斯丁是如何理解和阐述善恶问题的。

1,基督教哲学

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基督教哲学对善恶问题的解释尤为重要。基督教形成和发展初期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继承了古希腊哲学思辨的传统,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对原罪说、救恩论进行了颇有见地且极具深度的分析,进而阐发了对恶之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奥古斯丁生活在基督教信仰蓬勃发展历程的开始阶段,一个严重困扰着奥古斯丁和其他基督教教父们的问题,一次次地摆在他们面前:上帝是恶的原因吗?如果说上帝是无所不知的,那么恶也是他所预知的内容之一,上帝知道恶的存在并允许其存在,这是否与上帝的全善相悖呢;上帝没有把恶从可知世界摒除出去,是否又对上帝的全能造成损害呢?从而,恶的事物对以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为核心的正统教义的存在构成威胁。

而在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神秘主义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柏拉图,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善”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柏拉图看来,人只有认识到最高的善之后,才能获得哲学智慧,进而才有可能实现世俗的真理。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说明了作为最高存在的“善”与人之间的鸿沟。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与幸福是直接相关的,甚至善就是幸福。与完美的善相比,感官世界则是不完美的。

2,奥古斯丁对上帝的辩护

面对这些诘难,奥古斯丁认为,恶不是实存,而是善的缺乏、善的背离,人之所以作恶,靠的是人意志的自由选择。诚然,自由选择的意愿来自于上帝,但是上帝给人自由选择的意志并非让人作恶,自由意志是上帝赐予人正当生活的手段,因此,上帝不是恶的原因。真正的罪恶,是人类忽视永恒之物,追求属世之物,即远离真正永存的神圣之物,而朝向可变不定的现世欲求,由于人总是关注于变动不居的尘世,所以罪恶也就慢慢出现,其实善恶的决定权在人,并不在上帝,上帝永远是完美和全能的。

为何世界会有罪恶呢?奥古斯丁的答案就是:人类过于沉迷变化的尘世,过度在意自己的感官和享乐,忽视了对上帝的理解和认识。

3,上帝的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

奥都斯丁认为上帝无所不能且无所不在,而且上帝是纯粹的善,没有任何的恶。上帝赐予人自由意志,是正当的;人类用自由意志,无论选择善行还是选择恶行,都是参与了受造的秩序,神圣的正义在于对善行的奖赏以及对恶行的惩罚(这与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上帝的公义在世界末日的赏善罚恶中得以体现。

奥古斯丁指出,人类的历史是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对立冲突所导致的结果,人在自身的不断地发展中,要不停的面对归复上帝与挑战上帝的矛盾,人类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重新认识上帝和人自身。我们要相信上帝的公正,相信人具有忍受痛苦和灾难,最终获得拣选的可能。只有不忘记对上帝的信仰,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和谐,以及完美归宿。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上帝全知全能的感知和服侍。

在对自由意志的理解上,奥古斯丁将自由定义为自愿的行为,这种对自由的理解规避了以前神学家的荒谬结论,即基于上帝是全善、全知、全能的,因而上帝没有自由意志,上帝没有选择恶的可能性。在奥古斯丁看来,以前的自由意志理论其实隐含着一种善恶二元论对立的思想:如果人的自由意志能够同时保有善和恶的两种可能性,善就不具有任何超越恶的绝对意义了。而如果自由意志仅仅是出于自愿的行为,就不会涉及善与恶的地位问题。

结语——

既然恶不是我们从外界获得的,它就必然是从我们内部生发出来。奥古斯丁首先检视了贪欲——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它很可能是恶的来源。然而他随即发现,虽然对于许多事物的贪欲能够产生恶,但对高尚美妙事物的贪欲却是善的。虽然出自于贪欲,但“渴望没有恐惧的生活”本身是个善的愿望,因此贪欲并不能说是恶的根源。

产生罪恶的根源不在上帝,而在于人自身的选择。

对此,他总结说:“所有邪恶之人,像善良的人一样,也渴望不存在恐惧地生活,区别在于,善良之人作如此想,去除自己对于那些不能拥有的事物的喜爱,而邪恶之人则相反,努力排除障碍享有它们,于是走向邪恶和犯罪,这种生活更恰当地该叫作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