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敢把洪承畴打入《贰臣传》中,却为何不敢动范文程?

明清之际,风云际会!许多明朝的重臣,由于各种原因都投降了满清,其中又以吴三桂和洪承畴最为著名!

对吴三桂,人们都了知道的有很多故不多言了,下面重点说下洪承畴。他本来是明朝很牛的一位统帅,曾把李自成、张献忠打得差点崩溃,由此暂时稳住了明朝的局面。可惜很快辽东战事爆发。

洪承畴就被崇祯帝给调任辽东,任蓟辽总督,在锦州地区跟清兵大战,洪承畴战败被俘。皇太极想要招降他。但洪承畴却绝食明志,誓死不降。皇太极便又派出得力助手范文程去劝降。

由此,范文程和洪承畴有了交集。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可惜他却成了满清第一文臣,被努尔哈赤发现后,就很赏识他。到了皇太极时期,范文程就几乎成了皇太极的“大脑”了。许多关于明朝的策略等,范文程不但参与其中,且几乎是发挥着主导作用。

面对范文程的劝降,洪承畴依然严词拒绝,但此刻却发生了一件小事,房梁上掉下一些土来,落在洪承畴衣服上。洪承畴一面拂去尘土,一面继续怒斥范文程,表示:绝食到底,以死明志。

范文程不动声色地走了,回去后对皇太极说:“洪承畴死不了,一个下定必死之心的的人,哪能还顾及身上落下了尘土?”

不得不佩服范文程的明察秋毫,从这么一个寻常的举动,竟然就能窥视出洪承畴其实是在“要价”!所以当皇太极亲自出面后,洪承畴降了——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孝庄太后亲自出面劝降的洪承畴。但无论是哪个,给洪承畴的这价码,都算顶天了。

就这样洪承畴投降了,为清廷是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可历史有时就这么好玩,一晃到了乾隆年间,乾隆下旨编纂《贰臣传》,即,把投降清廷的那些前明大臣们,管你当初功劳多大,几乎都被打入其中。表示这些人,不配当忠臣。相反那些誓死抵抗的前明臣子,却都成了忠臣楷模,被大力表彰!

自然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等,这些明末清初时,投降过来的风云人物都进入《贰臣传》。这其实就是乾隆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同时也证明了,清朝的统治已稳如磐石了,之前的那些反清复明活动,失去了基础。

但这个《贰臣传》一出,几乎所有人都会发现,号称“第一汉臣”范文程没被列入,依然是忠臣楷模,那么乾隆为何不敢动范文程呢?其实,就三点原因。

第一:范文程没有“投降的过程”。据《清宫秘史》中言:在万历46年时,范文程主动来找努尔哈赤,言称自己曾屡屡给明朝皇帝提建议,却都不被采纳,如今要啥没啥,听说您爱才惜才,我就毛遂自荐而来了。努尔哈赤便跟范文程交谈,大为赞赏,所以重用范文程。

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范文程的主动投靠而来,当然也可以说“良禽择木而栖”,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投降之说,如何能算贰臣?

第二:范文程的祖先太有名。他是范仲淹的后代,而乾隆编纂《贰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统治,树立忠臣楷模啥的,如何能把范仲淹的后人也打入《贰臣传》里,这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第三:范文程的功劳太大,地位太高!全程参与了满清开国不算,还是顺治的老师!这等身份,你让乾隆如何敢把范文程打入《贰臣传》,那顺治帝就成啥了?

但哪料,范文程虽未被乾隆打入《贰臣传》,依然做着忠臣楷模,可民间对他的认同感却非常低。甚至把范文程视为,比洪承畴甚至吴三桂还坏的汉臣。所以范文程至今还是一个争论性人物,是忠臣楷模,还是比贰臣更坏的汉臣,也就只能交给时间去选择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