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贪黑,旱地里练几个月划船”

上图:王俊堂戎装照。

本报记者 马道军翻拍

编者按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彻底摧毁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为了传承弘扬革命传统,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南京解放70周年——渡江战役老兵忆当年》,通过面对面采访参加渡江战役的人民解放军老兵,重温70年前那段光辉岁月。

2月21日上午9点,在鼓楼区军休一所,记者见到了70年前参加过渡江战役、今年91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兵王俊堂老人。

戴着普普通通的棉帽,穿着灰色棉服和蓝色长裤,老人显得十分简朴。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精神饱满,表达清晰。

王老现住鼓楼区安怀新村,一有空,就到附近的军休一所转转,看看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偶尔碰到老同志一起叙叙旧,老人就很开心。“都是军人出身,这里是我们的家。”老人说。

“在我们鼓楼军休一所,参加渡江战役的老兵,还健在的只有6人了。大部分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出门。我身体还好,听说你们要来采访渡江战役的老兵,我一大早起来,一路走过来,就想给你们讲讲那段经历。”老人快言快语。

王俊堂,1928年出生在山东聊城堂邑县。1947年聊城解放后,王俊堂和同乡的不少青年一样,放下锄头扛起了枪,一路跟着大部队参加了解放郑州、济南等地的战役。参加渡江战役时,他是一名普通战士。

老人回忆,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夕,他在华野三纵队。“按照上级指示,我们在安徽无为集结,进行横渡长江的准备。当时,很多战士不习水性,一听说要过长江,大家都有点担心。后来上级就要求我们学游泳、学划船。”

当时条件艰苦,训练的时候,救生圈也是用稻草编起来的,不太安全。针对大多数指战员是北方人的特点,部队进行的是“旱地划船”训练,或在小河沟里划船转圈,以增强抵抗惧怕江水和晕船的能力。“我们在旱地里练习了好几个月划船。大家起早贪黑练习,没人叫苦,就等着一声命令呢。”

渡江战役打响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于当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王俊堂感到遗憾的是,在渡江解放南京的时候,他被调到团部,没有跟战友一道,见证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那一时刻。

1949年4月23日晚,王俊堂跟着大部队过了江,进入南京城。所到之处,南京的老百姓夹道欢迎,给他们很多帮助。

“那个时候,南京天天下雨,我们穿的都是竹子做的鞋,遇到湿地,鞋底容易打滑。南京的老百姓给部队送了很多布鞋。我就穿着老百姓送的布鞋,从南京出发,和战友们一起继续向南。”说到这里,老人从兜里掏出了一些老照片。

这些老照片都是老人年轻时候穿着军装拍的,胸前挂满了军功章。“很抱歉,家里几次搬家,很多资料都遗失了,只有这些了。”王老说。

机缘巧合。1952年,王俊堂调到南京,在原南京军区空军军械仓库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在正团级岗位上离休。

王老还回忆起一个特殊细节,他是新婚3个月就入伍,直到8年后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由于工作原因,8年后,我在去东北疗养之前,才有机会回老家聊城。”

谈起如今的生活,老人觉得很幸福。他说,自己身体硬朗,并不需要太多照顾,天气好的时候,还能骑自行车呢。平时,儿女也经常过来照看,现在重孙子都有了,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 马道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