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大将——敦煌守卒史万岁

《隋书》云:帝(隋文帝)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意思是说隋朝的老板文帝杨坚先生天生小心眼,没事爱瞎捉摸、乱猜疑,喜欢在小事情上计较,不识大体。那些忠诚的文臣武将不能尽心尽力辅佐他,凡有功之臣,被他杀的杀贬退的贬退,幸存的人极少。事实真是这个样子吗?

开皇二十年十月初九(公元600年11月20日,这个日子记载的多么精确),仁寿殿。杨坚这老头眼一瞪,大喝一声,一群武士上来就将太平公史万岁拖到殿外,摁在地上,棍棒齐下,转眼之间,雄赳赳一代名将血肉模糊,命丧九泉。按照大家对专制、残暴的封建社会的理解,统治者能草菅人命,动不动都能灭人九族,杀个把人就更容易了,简直就像踩死个蚂蚁,打死就打死吧。

其实,这大多数都是胡扯,封建社会也是个法治社会,就算是皇帝杀平常群众也得有正当理由,而史万岁是左领军将军、柱国、太平县公、大隋开国四大台柱。要杀像史万岁这样的高级将领首先要栽赃个罪名,比如扣个谋反的帽子,经过三法司会审后才能动手。但是史万岁事先没有被栽赃,却被当堂打死,二千年封建史上都很罕见。史万岁犯了多大的罪?惹得老杨同志下这么大的重手。

其实屁事都没有,当天有人说了史万岁坏话,史万岁这哥们又是个直肠子,在大殿上替出征突厥的将士说了几句公道话,可能是嗓门有点高,老杨翻脸了,就让警卫战士把史万岁活活打死了,可见老杨还真是个小心眼。按照《隋书》记载,(史万岁)身死之日,全国上下得知消息的,认识或不认识史万岁的,没有一个不惋惜流泪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是实在的。我记得,在之前得到这种待遇的,也就是飞将军李广了。

别说,史万岁和李广非常像,比如,这两个哥们都非常勇敢,敢不刺刀见红,个人英雄主义比较厉害;在行军扎营的时候,都不爱按部就班,士兵们爱咋来就咋来,也不设置警戒线之类的;与敌人交战时,也不讲啥形式,怎样能打赢就怎样打;同时,也都爱兵如子,深战士们的敬佩,大家在打仗的时候,都乐于不要命。但两人也有一点点区别,这一点点区别就是史万岁是常胜将军,李广同志数奇,也就是点背,经常打败仗。

史万岁(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北周常州刺史史静之子,属于将门虎子这一类人。史万岁的青少年时期是随着父亲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15岁那年(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北周和北齐战于洛阳城北之北邙山。史万岁随史静在军中,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战场形势,认为北周军将败,并建议老爹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跑路,晚了就来不及了。大家嗤之以鼻,毛还没扎全呢,懂个啥?不久,北周军果然大败,史静因此对他的判断十分惊奇。看来这个老爹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儿子。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军至冯翊郡,有一行大雁飞来。史万岁一看表现机会来了,跑到梁士彦面前,对领导说:“请允许我射下那一行中的第三只雁”。领导心里想这可是打击移动目标,难射的很,你小子可别把话说满。

史万岁一看领导们阴阳怪气的脸色,也不和他们废话,只见史万岁策马弯弓,正是弓如满月、箭入流星,第三只大雁惹谁了招谁了,就这样应弦而落。三军将士看见雁落,爆发出经久不衰的掌声,对史万岁如此高超射箭技术,无不心悦诚服。在河北前线,史万岁每战都打先锋,勇冠三军。在邺城之战,情势最危急时分,史万岁大呼:“事情紧急了,我们应当攻破敌阵。”于是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斩数十敌人,其余部众也齐心协力作战,官军士气复振,迅速扭转了战局。平叛后,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大将军。

前边说过,隋朝四大台柱,贺若弼和韩擒虎主要功劳在于平陈之战,杨素军功在于平内乱,史万岁则注重于开疆扩土,打击突厥侵略者和西南边疆上一些分裂分子。史万岁为什么回合边疆结下不解之缘呢?这是因为史万岁卷入大将军尔朱绩谋反牵连,不仅丢官失爵,还被发配到敦煌为成为一名劳改犯,不过这里的劳改犯主要任务是戍边。

敦煌不像现在风景如画,是旅游胜地。当时的敦煌是大隋朝和突厥汗国的斗争第一线,来到这里充军戍边,往往意味着踏进了阎王殿,因为谁也不知道骠疾如风的突厥铁骑什么时候就把弯刀砍下来,所以来这的人往往都哭丧着脸,有的写了遗书,有的连墓地都置办好了,做好了不再回去的准备。

史万岁是个乐观主义者,一到敦煌,立刻被脸前的景色深深吸引,连绵无边的黄沙大漠,不正是自己心中那理想的战场吗?这正是自己证明自己最好的地方,一定要在这里立下不世的功勋,让史万岁的英明流传千古!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敦煌戍主甚勇武,常常单独一人骑马深入突厥部落中,掠夺羊马,总是有大收获,因此戍主颇自负。史万岁说下一次让我试试。史万岁单人独骑马深入突厥,抢获大批牲畜回营了。戍主一看,有比自己还厉害的角色,于是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从此哥两一块组团深入突厥搞抢劫,闹得突厥不得安生,从此在边疆史万岁的名字逐渐叫响。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隋军发起全面反击突厥的战役。隋文帝杨坚命秦州总管窦荣定率九总管、步骑兵三万,由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道北击突厥。史万岁自投军门请求报效,要求立功赎罪。窦荣定也听说过史万岁的大名。便派人向突厥提出:“士兵有什么罪过,何必让他们互相残杀呢?只在两军中各选一位勇士决斗比个胜负吧!”阿波可汗一听可高兴,小样吧,你们那是我们突厥勇士的对手?

于是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领导拍板,突厥千挑万选一名勇士骑马出来挑战。咱们中方指定史万岁出马应战。双方列好阵势,来将互通姓名,讲好规则之后,史万岁就冲过去,突厥勇士也冲过来,双方战马交错,刀光一闪,突厥勇士的头颅就飞到了空中,就一回合,史万岁KO对手,得胜而回。突厥是重英雄、怕英雄的民族,一看大隋有这样的英雄,立马吓怂了,谈判,不打了,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

这一幕,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统历史小说里比较常见。但实际历史里非常罕见。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多,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所以拼命这种活一般情况下都有小兵们去干,大将一般都在后面掌控全局,属于重点保护对象,犯不着去冒险。有过一对一阵斩大将记录的也就是项羽、关羽这几个哥们。项羽斩的大将也不知道是谁,没有留下姓名,只说斩将夺旗,所以不再讨论。剩下最有名的就是关羽斩颜良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关老爷子站在山岗上,看见颜良带领着河北军乱糟糟的过来,关老爷子依靠快速交通工具赤兔马冲了下来,在颜良同志还没有做出反应之前,就刺(注意是刺)颜良于马下,完成这一壮举,但是这有偷袭之嫌。再回头看史万岁斩突厥勇士,大家完全是在拼实力,没有任何投机取巧之嫌,所以史万岁不仅赢得了胜利,还获得了对手的尊重。

开皇九年(589年),史万岁参加了灭陈之战有功,加上开府。后来又随着杨素参加了江南平叛活动,消灭了高智慧后,隋文帝赐史万岁家钱十万,官拜左领军将军。接着又在云南平定了羌族酋长爨翫的叛乱。

据说在南宁州地区。有诸葛亮平孟获的纪功碑,碑背刻铭文:“万岁以后,超过我的就过此界。”史万岁令左右将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渡西洱河,入渠滥川(位于云南下关东北),转战千余里,破西南羌族30余部,俘二万余人,诸羌大惧。

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内部乱了起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其部落大乱。为挽救突厥颓势,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命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兵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兵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

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出塞,军至大斤山,与步迦可汗军遭遇。步迦可汗派人问:“隋军主帅是谁?”侦察骑兵报告说:“是史万岁。”步迦可汗又问:“莫不是敦煌守卒史万岁?”侦察骑兵说:“是啊。”步迦确定隋军统兵将帅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后,吓得慌忙引军回撤,看来突厥已经被打出心理阴影了。来了还能叫你回去?史万岁挥马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千。

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掉太子杨勇。隋文帝问史万岁现在何处,当时史万岁正在上朝的路上,但杨素这哥们妒嫉史万岁,却故意编瞎话说:“万岁拜访杨勇了”。好为小数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立即下令召见史万岁。当时出征突厥大斤山的将士数百人正在京城上访喊冤,史万岁接待了这些老哥们,对众人说:“我今天把你们的功劳向领导反映,事情会解决好的。”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说:“将士有功,却被有关部门所压制!” 作为大将的他嗓门大,语气激昂愤慨,也不看领导人隋文帝的脸色行事,至此悲剧上演。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隋书》:“史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敌人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广之风焉。”

高颎说“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

在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大将当属史万岁。(文:向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