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欲杀一70岁老臣,老臣死前吃2片肉3杯酒,乾隆:立即放了

70岁大臣得罪乾隆被刺死,死前要吃2片肉3杯酒,乾隆:立即放了他

都说贤臣难得,但明君更是难遇,就算是圣明君主一生中也做过不少糊涂事。清乾隆时期便有一个七十老臣险些被赐死,不过,这位老臣在临死前吃了两片肉以及三杯酒,最后竟是因此获得乾隆赦免。

或许有些人看到这里会感到糊涂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罪臣将死之前因为吃喝的好而被赦免,倘若如此,古代也就不存在死刑犯了。事实上,乾隆还真的就是看中了他将死前吃喝的态度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放过了这位老臣。

这位臣子的名字叫做尹嘉铨,可以说他出生在一个辉煌的时代,也可以说他出生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清朝繁荣到达顶峰便是在乾隆时期,可是最终却也只能止步于此,在中国进入又一次盛世时,华盛顿已经在为美国而奋斗。

清朝的步步衰弱和乾隆这位所谓的明君并非无关系,正是因为他统治下的闭关政策完善化,中国彻底关上了通往新时代的大门。其实,单单从古代明君的角度来看,乾隆做的也不够完美。

的确,处政方面,乾隆是勤于政事,将满汉进一步融合,并且对外也是安稳边疆。可是,和历史上很多帝王一样,他的心眼却不怎么大。对待臣子,乾隆是保以揣度和怀疑的态度去看的。

在这位君王的时代,臣子们个个小心行事,免得被皇帝找茬,来一个问罪。在乾隆时期,因言或是因文获罪的多达百起,而今天小编要讲的尹嘉铨一案,也是其中的代表,不过,相比于惨死的同僚,尹嘉铨倒是落得一个好结局。

尹嘉铨此人出生便是官僚家庭,父亲尹会一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却绝对是一个好官,在雍正时期,此人勤勤恳恳,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事,为官之正直清明饱受朝中和百姓的好评,而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的理学水平。

理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种学问起自明朝,并且在明末被森严化,成为统治者安稳民心的计量,所以尹会一就算能力一般,在朝中的名声也不会差,有这么一位老爹,尹嘉铨的人生路也可以推测出来了。

在父亲的影响下,尹嘉铨也是对儒学深入研究,成为继任父亲的儒臣。因为父亲的缘故,尹嘉铨在官场走的一路风顺,并且饱得乾隆的欣赏,当然,乾隆看重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学识。

所以,乾隆委任他当皇家学校的主管,等于是御用学校的校长,这地位的确算是位极做学问者的顶峰了。而尹嘉铨不甘寂寞,编辑一本小学大全,成为全国盛行的儿童萌芽书本。如果放到现在,尹嘉铨大概是学术教育界的大人物。

古代文人总是有着一股子傲气,虽然清朝大臣已经被皇权磨砺的跪拜在下,但尹嘉铨这种主做学问的官员还是以文人看待自己多一些。在晚年辞官后,他也犯了文人的一个大毛病,那就是求名。

在乾隆出巡时,他经过尹嘉铨的家乡,尹嘉铨作为曾经朝中的官员,并且他在乾隆眼中还挺有好感。所以尹嘉铨有资格去拜见皇帝,等于是去天子面前请个安。这本来就是走形式,可是为了求名,尹嘉铨却是险些身死。

因为一直以来尹嘉铨都将自己和父亲看的很高,他认为父亲的功劳远远超过皇家赐予他的封赏。为了给已死父亲多添上一笔荣耀,尹嘉铨拜见皇帝时顺便递上奏折,请求皇帝给父亲加封谥号,并且将父亲牌位放入孔庙。

这两种荣耀可不是一般的文臣可以达到的,必须是对国家有大功绩,或者是皇帝看好,一心想要赏赐才有可能。可尹嘉铨竟然自己去讨要,单单是臣子邀功这件事就让乾隆极其不满,所以结果也可想而知。

不过,看在尹嘉铨老臣面子上,乾隆还是单单呵斥对方一顿,说国家定好的事情怎么可以强求,如果不是看在你是孝顺,一定要将你定罪。这时候识相的大概要主动点告罪了,可尹嘉铨却是继续讨要,数清楚缘由。

这下乾隆彻底被激怒了,他将尹嘉铨关了起来,虽然对方没什么过错,但是乾隆拿他自然有办法。他派出大臣彻查尹嘉铨,从他之前的著作中挑出了诸多毛病,直接给尹嘉铨定了一个不臣谋反的罪名,欲杀尹嘉铨!

不过,下臣一番折腾收集证据之后,乾隆却是有点后悔了。他明白尹嘉铨终究是为了孝顺,所以他派出臣子带上酒菜去探望一番尹嘉铨再做决定。

大臣带着圣旨和酒菜一起到了尹嘉铨牢房之中,听了圣上要杀自己的决定后,尹嘉铨却是没什么惊恐或者是埋怨,反而是自责自己负了皇恩,接着开始从容进食,只向狱卒要了两片肉,一片肥,一片瘦,接着又喝酒三杯。

大臣觉得奇怪,就将此事回报皇帝之后,乾隆却是一笑释然,告诉大臣,立即放了尹嘉铨!随后将尹嘉铨叫过来,并且嘲讽了一番了事

在小编看来,一向对待臣子不是太宽容的乾隆之所以最后单单因尹嘉铨从容进食而释放他,主要是因为他看出了尹嘉铨在面临死亡时依然能表现出的淡定从容,绝不是一个意图谋反之人能装的出来的。而之前将其关进大牢,不过是帝王一时怒火下达的错误指令罢了,既然尹嘉铨也没有不满,乾隆自然也不会拿他怎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