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逝世20周年 | 她曾为了能读书而拼命

20年前的今天,即1999年2月28日,著名作家冰心逝世。

冰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代宗师,语言艺术的巨匠。她的散文,清新优雅、柔婉流畅,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被后人誉为“文坛祖母”。而她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爱读书,而且还有一套科学的读书方法。

◆从书中窥见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在谈到自己的读书生涯时,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短短的九个字,包含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对读书意义的认知和选书的标准,被后人一再引用。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隆普营的一所大房子里。由于从小孤寂无伴,冰心的读书生涯开始得很早,她的母亲在她四五岁时就开始教她识字了。七岁时,认字不多的她就用文字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

《聊斋志异》是冰心看得较早的一本书。在她看来,其中的所有角色,无论是人、鬼还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所有的角色“都从字上站起来”。那时她看得太过投入,以至于母亲说她“看书看得疯了”。

冰心看书时总是很投入,她读《聊斋志异》时哭时笑,读《三国演义》时,“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以至于用了很长时间才读到那“分久必合”的结局。

《三国演义》引起了冰心对章回体小说的兴趣。在这类小说中,冰心对《水浒传》尤其欣赏。她说,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在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同时,冰心还看了商务印书馆的“说部丛书”,其中包括《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等,到十一岁时,她已经读完了这部丛书,并且已经完整阅读过《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那时的冰心,“最不喜欢的是《封神演义》,最觉得无味的是《红楼梦》。”

有些书,冰心是一读再读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书的理解也完全不同,如《红楼梦》。冰心曾这样回忆说,她小时候读时,“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然而,中年后再读,“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最初读书时,冰心的书读得很杂。后来,一位表舅发现了她“三教九流”式的学问,委婉地劝她说,读书当精而不滥。于是,冰心的读本里,除了《国文教科书》,“又添了《论语》《左传》《唐诗》以及《班昭女诫》《饮冰室自由书》等种种新旧散文。”冰心说,也正是从那时起,她才接触到《诗经》,并且在表舅的循循善诱下,发疯似的爱上了诗。

冰心开始读书时,字还没有认全,但却从书中窥见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用她自己的话说,自从跨进书库的门槛,就“再也出不来了”。

◆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说,她永远感到读书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她还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她曾在《忆读书》一文这样写道: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看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儿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了我11岁时,回到故乡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找到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繁琐的《封神演义》,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蒙蒙眬眬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曾为了能读书而“拼命”

冰心还曾为了能读书而“拼命”。

虽然冰心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可她到了上学年纪,母亲却又不赞成她读书了。母亲说:“读书是你哥哥们的事,他们读书可以做官赚钱,女孩子读书也只能做个贤妻良母,读书有什么用,你应该跟我学绣花。”小冰心说不过母亲,可心中想读书的念头像火苗一样升腾。祖母、父亲、姐姐都来劝母亲,母亲就是不答应。当小冰心知道读书无望时,心中竟然有了自杀的念头。她想到了上吊、投河、吞戒指等几种自杀方式,可因为怕疼,这些方式又被她一一否决。最后,她打算用“饿死自己”来逼母亲。她真的躺在床上开始不吃不喝,坚持了一天一夜后,爱子女的母亲最终妥协,松口同意她上学读书了。

1919年9月18日至22日,《晨报》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署名为“冰心”的一篇“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冰心”这个名字很快在中国文坛名声大振。连她老师周作人在讲新文学课时,也把冰心的作品作为范文来分析,说现在文坛上流行“冰心体”,却不知道冰心就是他的学生——燕京大学的谢婉莹,正坐在教室听讲呢!

◆揭秘冰心的科学读书法

在长期的大量阅读中,冰心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科学的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是博中有专。所谓“博”,就是要“中外书籍都应当看,不但是文学,就是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应当抱着‘开卷有益’的态度去多看”。所谓“专”,则是重点要“多读一些古典文学,如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样,在作文时,在用字造句上,就会自然、流畅”,从而“使得我们在写情写境的时候,可以写得更简练些,更鲜明些,更生动些”。不过,在阅读古典文学时,她又提醒我们,“应当去其思想之糟粕,取其词汇之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二是熟读。对此,她在《漫谈语文的教与学》中这样写道:“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在细读之后,还要熟读,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能生巧’,熟读了许多好句之后,使你不但能融化,还能创造,到了你自己能创造好句子的时候,你写作的能力,就大大地提高了。”

三是要做读书笔记。即“在多读细读之后,应当常做笔记,也应当把自己所认为优美简练的词句”,或者“好句子和好字眼”,“随手摘写下来,因为经过书写一遍,更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也可以帮助背诵”。

靠着这三点科学的读书方法,冰心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积累了写作所需要的各种丰富知识,并最终成就了她后来写作上的辉煌。(来源:《海峡都市报》孟祥海/文、《城市快报》李宁/文、《语文世界》郑莹/文、《羊城晚报》张帮俊/文、《华西都市报》黄龙霖/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