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告诉你:缺乏强大的军队开拓征伐,文化经济发达又有何用

幽云十六州,自古是中原的门户,可是北宋时期,雄州不雄,霸州不霸。由于后唐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辽、金等北方政权,得到了中原的土地,奴役中原的民力,尊称中原的位号,模仿中原官署设置,任用中原有识之士,读中原书籍,使用中原车服,施行中原法令,又劲兵骁将,军事力量强于中原,中原所有的,对方都有,对方擅长的骑射,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原却远远落在后面。。。致使灾祸无法阻挡,从此使得中原王朝从此门户大开,时时处于北方政权的铁骑威胁之下。

幽云十六州位置

自后周至北宋,中原王朝统治者也曾想恢复统治。后周世宗二次伐辽,曾从辽国手里夺取莫州和瀛洲,还有幽云之外的易州。宋太祖、太宗也曾先后组织北伐,功亏一篑。后来由于北宋重文抑武,军事实力不够,一直未能继续前进一步,几经试探之后,两国从此进入拉锯状态。

此后的天下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太宗之后的北宋历代皇帝没有继续蓄积力量,北伐故土,妄图埋头发展经济,以弱军为美。边境上缺乏进去精神,以守土不丢为最大责任。北宋不仅承认了辽国、西夏、金国,承认他们是与中原王朝对等国家,甚至自降身份,以“第三世界”自称,而承认辽和金是“上国”“超级大国”

既然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划分边界和守住国土便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军事力量的薄弱,从此为守住仅有的疆域,北宋只好不厌其烦地划界、和谈,将国内的经济收入送给辽国、金国换取边境的安宁。就是这样,边界上的勘界摩擦也一直不断,和辽、西夏、金国碎碎叨叨堪边定界贯穿了整个北宋的历史。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大军南下,意在夺取后周世宗从辽国夺取的瓦桥关以南十个州县。宋真宗表示愿意议和,但拒绝割地,“朕守祖宗基业,不敢失坠,所言归地事极无名,必若邀求,朕当决战耳”。两国皇帝御驾亲征,最后在澶渊之役后和谈,仍以原来疆域为界,宋以岁币换得平安。

庆历二年,1042年,辽国兴宗趁着宋疲于应付西夏之际,派使者再次索求关南之地。宋朝廷展开讨论,认为不可割地,可以增加岁币,嫁宗室女。最后大臣富弼等认为,“和亲辱国,土地一尺也不能给”,宋坚持不割地,不和亲,增加岁币20万,继续以经济方式换和平。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防务的沉沦,已经不能阻止辽、金、西夏对中原的蚕食了。神宗朝王安石变法时军民浴血奋战之西北五州于哲宗继位后被迫放弃。范仲淹:“痛心疾首,日夜悲忧,发变成丝,血化为泪”。

1126年,靖康元年,宋金议和,北宋割让太原府,太原知府张孝纯拒不受理诏书,拒绝割地,激战,城破后不得已投降。

1127年,金国掳掠徽、钦二宗,包括后妃、皇子、宗室、贵戚3000多人,无数奇珍异宝,扬长而去。被掳掠一空的开封百姓死伤无数,北宋灭亡,大半国土沦丧。

繁华的北宋开封城

据说北宋经济繁荣时期,GDP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宋末人均GDP折合600美元,而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中国人均GDP才537美元。

如此,又有何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