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令打了700多场仗,最后一次兵败被杀,算不算“百战百胜”

一县令打了700多场仗,最后一次兵败被杀,算不算“百战百胜”?

自西周开始,官员文武分离,文以治国,武以定邦,打仗从来都是武将的工作。在危机的时候,文官有时也能投笔从戎,保卫家园,不过指挥作战的能力十分有限。要说有一位文官一生打了700多场仗,你相信吗?我都不敢相信。不过,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叫杨善会,隋炀帝时任鄃县县令,以清正廉明著称。

隋朝大业中期,由于隋炀帝的穷兵黩武,连征高句丽,三次花费的军资堪比开凿大运河和兴建东都洛阳之和。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使老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一时间义军四起。这里面当然也有浑水摸鱼者,趁机占山为王,欺压抢夺老百姓,而县令杨善会对此绝不手软,每次都是亲自带领衙役进行缉捕,因为受到老百姓的拥戴,所以他出兵剿匪每次都能取得胜利。但是随着义军声势渐大,有的反隋势力已经聚集人马达数万之众。在冀州清河郡就有最大的一支,首领叫张金称。他们聚集在郡县的交界地带,时常出来抢掠百姓,甚至攻打县城。

鄃县不过几百名兵士,而杨善会竟能屡次打败张金称的进攻,不得不佩服他的谋略。但是张金称屡屡攻打清河郡各县城,隋炀帝没办法,只能派大将段达前往打击。但段达很自负,以为兵锋所指,张金称还不得望风而逃啊,由于不了解地形,结果屡屡被击溃,所以义军非常轻视他,戏称他为“段姥”。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想起来杨善会的计谋,利用义军的骄纵和对他的轻视,发动反击,一举击溃了张金称。段达撤离后,杨善会一边加强城防,一边训练精兵,一边派人联络兄弟城市达成军事联盟,以防张金称骚扰。

张金称被击溃后,收拢残兵,又纠集了渤海人孙宣雅、清河人高士达共几十万人马往清河郡而来,一时气焰嚣张。杨善会看到义军虽然气势很大,但军纪涣散,军旗不整,他觉得,他们刚打完胜仗,必定是骄纵自负,目空一切。再说这是三合一的部队,指挥上也不一定能统一,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派出了精锐骑兵千名,直接冲击行进中的义军。张金称做梦也没想到有人能偷袭他,结果兵士四窜,极大打击了他们的气焰,杨善会由于此战的胜利也被封为了“清河郡丞”,仍兼任鄃县县令。后来,张金称放弃攻打清河郡,转而攻打冠氏县,杨善会又趁此机会,联合平原通守杨元弘,发动对张金称老巢的攻击,张金称来救时,他又出精骑兵,侧翼冲击,协助虎贲郎将王辩一举击败张金称。可惜的是当时兵力悬殊,不然,定能一举剿灭张金称。

此后,从辽东回兵的杨义臣奉命在河北剿匪,由于地形不熟,也是屡打败仗。于是,杨善会为他献上“勒兵不战”之计,张金称以为官军怕他,所以就放松了戒备,被杨义臣攻进了大本营,辎重、眷属都被隋军缴获,张金称逃往清河郡老家后,被杨善会抓获,其部队尽数被河北另一支义军窦建德收编。遗憾的是,杨义臣在河北的剿匪,极大壮大了自己的队伍,隋炀帝竟然听从虞世基的建议,怕他做大,于是就把他召回朝廷,军队被遣散,偌大的清河郡也只剩下杨善会独力支撑。后来,他在击败并杀死临清义军头目王安以后,被窦建德击败,他坚守清河县城40多天,城才被攻破。窦建德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又都是清河郡人,所以想留他任贝州刺史,他大骂窦建德“老贼有什么权力安排朝廷的官员?我不可能和如此卑微的人为伍,恨就恨我自己能力有限,抓不住你。”最后,窦建德看不能为之所用,就杀了他。

史载杨善会“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百战百胜,名副其实。那么一个文官怎么能打赢这么多场仗的呢?笔者看来,其一是他清正廉明,颇得民心,县城里百姓和兵士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其二是他治兵有方,兵虽不多,但都非常勇猛善战;其三是他十分了解义军的心理,善于发现敌人的薄弱点;其四是他善于利用奇谋取胜,而非硬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