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开国大将战功显赫,却被人误解是陷害杨家将的罪魁祸首

杨家将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人们在感慨杨家将为大宋王朝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一个反面角色,他就是潘美。在戏剧当中,潘美是奸臣的化身,正是因为他延误了战机,没有及时去救杨继业,最终害死了杨继业。因此古往今来潘美和大奸臣秦桧在人们心中是一丘之貉。但是话说回来,潘美毕竟只是戏剧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他却并非如此。

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他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后汉即将结束了,如今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更换的征兆。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谋取富贵,真的是一种羞耻啊。”恰好此时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就担任了他的侍从。

后来柴荣即位后,便让潘美统率永兴的兵马,负责管理西部战事。当时潘美和赵匡胤都是后周大将两人之间交情深厚,《宋史 潘美传》记载:“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即位篡周建宋,他命潘美先去拜见当时执政的大臣向天下宣谕圣旨。

潘美任职后,一人骑马前去陕州宣谕,当时陕州主将袁彦有谋反之心,起初赵匡胤想要让潘美除掉他,以绝后患。但在潘美的劝说下,袁彦最终入朝述职,归顺朝廷,这件事让赵匡胤对潘美感到很满意。

在赵匡胤征讨李重进时,潘美负责维护后方的稳定,他对于管理少数民族很有策略,在他的征讨和抚慰之下,这些少数民族终于不再侵扰宋朝,后方也得以稳定。从这两件事来看,潘美在领兵打仗方面很有建树,并不像戏剧中那样胆小怕事,怯懦无能,相反历史上的他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武将。

在潘美平定南汉政权时,他构筑壁垒休整部队,与诸位将领们商议说:“敌军使用竹子作为栅栏。如果我军用火攻,那么他们一定会溃乱,这时再趁机派出精锐部队夹击敌人,一定能够获胜。”

于是潘美分派了几千人,让他们每人拿着两个火把,隐蔽地行军到达南汉军的栅栏处。到了晚上,万余火把一齐发攻,恰好此时天助宋军,刮了一场大风,这使得火势也随之增强。南汉军队受到惊动前来迎击,潘美又急忙指挥军队进攻,这一仗令南汉敌军大败,此时宋军势如破竹,斩首数万人。

之后潘美又指挥军队长驱直入攻到了广州,宋军成功占领广州城,还俘获了敌将刘鋹并将他押送到了京师。同年五月,潘美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从这些来看,潘美绝对称得上是北宋的建国功臣,他南征北战,为大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什么会被人们“丑化”搬上戏台呢?

原来当时在征讨辽国时,潘美作为朝廷征辽军队之一,没有及时地支援杨业,从而导致了他兵败绝世而亡,而潘美时候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兵回朝。在宋太宗得知杨业为国而死,而潘美却带兵撤走的事情后勃然大怒,他当即下令把潘美降职三级,接着又下诏举行典礼以表彰杨业的壮绩。然而历史上潘美对杨业之死是不应该负主要责任的,雍熙三年宋太宗命潘美、曹彬等大将出师北伐。在这次北伐中潘美率领的宋军连克寰、朔、云、应等州,然而由于曹彬这路宋军的溃败导致宋军只得全线撤退。

宋太宗命潘美在撤军的同时将新占据的州县百姓都迁徙到北宋国境内,这样一来就导致潘美行动缓慢被辽国大军追上。此时杨业认为辽军兵强马壮宋军不宜恋战,他自告奋勇为大军断后牵制辽军。同时杨业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等他将辽军引到石碣谷时,希望能在那里见到宋军的援兵。而兵马都监王侁却认为宋军有数万人马不应该怯战,他又用言语刺激杨业贪生怕死。杨业愤怒而起自愿做先锋去攻打辽军,潘美、王侁则按照杨业的计划在陈家谷口率大军列阵以待杨业。在杨业和辽军奋战时,王侁却私自带领大军从陈家谷撤退,潘美得知后没能及时阻止。王侁撤退之后,潘美自认为自己也难敌辽军于是也率军撤走。正因为这件事让潘美在朝中的名声大打折扣,后来人们在传颂杨家将的悲壮事迹时,免不了要找一个“替罪羊”的角色,而潘美也就理所应当地充当了这一角色。

实际上历史上的潘美并非如此,他是北宋王朝的功臣,同时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战将。但是在戏剧中他却被夸张地塑造成了一名大奸臣,这件事也的确对潘美不公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