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它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文·段宏刚

诗歌是精神文化产品,也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和艺术形式之一,在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远古时期,文字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类处在“结绳记事”时代,在劳动、狩猎、祭祀、部落争斗、抵御敌人等重大活动中,人们为了齐心协力,给自己打气助威,取得圆满结果,就自然而然发出了有声音、有节奏、有韵味、便于呐喊的“号子”,这些“号子”被誉为最原始的诗歌。

在这种诗歌的鼓动下,人们做任何事都激情四射,硬是憋着一口气,最终克服一个个困难,完成了壮举。可见,由诗歌催生出来的情绪、思想、精神和信仰,会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形成统一的凝聚力。

这情形跟体育竞技有些殊途同归。当一名短跑运动员在赛道上向终点冲刺,欲冲击冠军时,除过自身要具备强悍的实力之外,赛道旁边同伙的加油助威声,同样能极大增强运动员的信心。

腊梅花

从诗歌中,人们获取了精神力量,获取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念,从而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超越了自我。这就是诗歌永远不变的作用。

口口相传的“号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劳动者不断加工和完善,趋向于凝练化,直到出现文字,人们才有机会把这种活动形式纪录下来,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远古时期那些佚名的诗歌,基本上都是这样得来。

毋庸置疑,在人类刀耕火种的时代,诗歌跟原始绘画,原始雕刻都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之所以被称作“诗歌”,是因为它跟音乐是一体的,不但能诵读,还有固定的旋律和节奏,可以歌唱,以声音的形式向大众传播。自从出现乐器和音符后,音乐才从诗歌中逐步分离出去,形成一门独立艺术。

诗歌中的节奏跟音乐中韵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许多诗歌能作为优秀歌词的重要原因。

李白

诗歌被公认为文学之母,一是因为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它诞生的时间最早,二是诗歌的包容性极强,兼具了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其它所有文学体裁的特点,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影子。

史诗的叙述风格粗中有细,粗略处一笔带过,细腻处以浓笔重彩极尽渲染和夸张,这种叙述风格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

散文诗干脆把散文和诗歌糅合在一起,以散文的形式来体现诗歌的内涵,可以看作是诗歌又可以看作是散文。

许多经典戏剧的唱词非常凝练,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1234年——1300年)和王实甫(1260年——1336年)两位,他们许多剧本的唱词本身就是诗歌,如,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有这样一句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唱词中的“紧”和“醉”两字用得很灵活,简直是神来之笔。

文学名著

诗剧完全就是诗歌与舞台剧亲密结合的产物,把诗歌变成了可听、可看的视觉艺术。

在古老文体,如,赋和骈文中,同样能体现出鲜明的诗歌特点,它们都注重声韵、词采、骈偶、对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

中国画追求画外之意,最高境界是体现“画中有诗”,就连地面上司空见惯的建筑艺术,也被誉为是“立体的诗”。

前几年有首歌曲这样唱道: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可见,诗歌在人类生活中,已经无孔不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诗歌的点缀和升华。

对追求高品位生活的人来说,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活,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国拥有5000年文明史,是世界上有名的诗歌国度,如果翻开中国文学史,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是以诗歌史的形式而存在,在古典文学领域,创造了唐诗、宋词、元曲三座高峰,从广义上讲,宋词和元曲都属于诗歌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盛景。

《诗经》

从公元前11世纪诞生的《诗经》到现代诗歌,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诗歌史已经走过3000个年头,不但涌现出屈原、宋玉、曹植、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古典大诗人,还诞生了闻一多、郭沫若、徐志摩、艾青、北岛、顾城、海子、西川等现代大诗人。

透过他们的诗句,除过可以领略到语言魅力和审美情怀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他们以凝练的笔墨勾勒出的社会整体风貌,增强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再认识。

一部诗歌史,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盛世时代,诗人是发掘真善美的歌唱家,乱世时代,诗人以笔为刀,变身为民族的脊梁,弘扬着正气,矫正着人性的弱点,维护着民族文化的尊严。他们的诗,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大圣人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生活中,诗总是无所不在,若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它,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惊喜和美好,不仅能极大提升个人修养,还能因势利导,影响别人的趣味。

杜甫

审美无疑是诗歌最重要的功能,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品味起来赏心悦目,联想起来富有画面感,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诗歌,都是好诗。

杜甫的《绝句》把“诗中有画”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一句诗都是一副生动空灵、富有情趣的画面。若把诗意图画出来,就是一幅幅经典国画。

汉语因为每个字只有一个音节,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种音节区分,字与字之间的音调转折,平仄转换,音韵关联,若能运用熟练,再加上异常丰富的词汇量,完全能写出集视听享受为一体的诗歌,使人阅读起来犹如一阕四音合奏,余音袅袅。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凝练精微、充满智慧的文体,学习诗歌创作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几乎所有作家走向写作之路,首先都是从诗歌写作上开始摸索,才逐渐走进文学大门。因为熟练掌握了诗歌的写作技巧,就首先掌握了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规律,再创作其它文体时,就相对轻松一些。

《海子的诗》

对欣赏者来说,阅读诗歌能让人从忙碌的生活中慢下来,有利于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寻找到安放身心的精神港湾,缓解疲惫的身心。

对诗人来说,写诗不是炫耀文采,不是为自己争名逐利,更不是无病呻吟、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诗歌是诗人自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诗人在诗歌中一定要做一个心灵的敞开者,只有如此,诗歌才能杜绝矫揉造作,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于人类的精神领域。优秀的诗人,不但善于讴歌真善美,更善于用诗歌发掘和解读人类的终极问题,如生老病死、自由、爱情、友情、亲情、乡愁,等等,它们是每个人在面对生活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人带着哭声而来,又含笑而死去,这段过程就是完整的生命景观。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面对一切未知因素的考验,生命的过程,时常伴随着苦难。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生的幸福,其实就是消解这些苦难,追求快乐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追逐过程,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风景。

荷花

读诗、写诗、亲近诗,其实就是体验独特生命风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历史和社会无法给与的。

我们熟知的历史都是关于社会整体进程的,有大框架却没有细节,诗人写诗,更像是对个人历史的展开,让读者能了解到贴近心灵的个体生命发出的声音,所以能引起共鸣。

诗人写诗,实际上是对抽象的生命意识在瞬间的还原。语言文字只不过是诗人捕捉生命意识的工具罢了。

当诗人走进自我内心,握着笔在白纸上写出一句句诗行时,他忘记了自己的孤独,甚至忘记了自我的存在,一种生命意识的充实感油然而生。当诗人重新阅读自己的诗作,就象展开了自己一段时期的生命形态和心境状态,使诗人更能清晰地认识自我。

《杜工部集》

因此,人们常说,诗人是无限趋向于内心活动的人,是精神上的富翁。

对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首先学会了怎么爱自己,才会懂得爱别人。爱自己不光懂得要爱现在的自己,也要爱过去和将来的自己。自己的过去作为自己生命历程的有效组成部分,跟一生是连接在一起的,它为现在和将来的自己提供了一面参照镜子,端详它,就会发现那些曾经拥有过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能促使一个人在将来更好地生活。

从这个层面讲,诗歌是精神的呼吸和思想的升华,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和生活空间内,善于发现它并捕捉它的人,就是诗人。没有发现它们的,却能从诗人的诗句中感受得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