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扶苏继位,秦还会二世而亡吗?

众所周知的是胡亥篡夺了扶苏的王位,并因自身的昏庸无能和朝政腐败奸臣当道导致了秦的二世而亡。但是倘若继位的不是胡亥而是扶苏,大秦王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首先我们从扶苏的功绩和为人说起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扶苏其名来源于《山有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 ,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无限的期望。扶苏从小温文尔雅并且特别的聪明机灵。旧国故地都都流传着说扶苏贤明,因此许多贤士也是慕名拜访或是投入帐下。同时扶苏也是一个敢于和秦始皇直接杠上的人,当时秦国的徭役和赋税十分沉重,扶苏心地善良且一贯坚信以德治政的理念,因此听闻心百姓们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缴纳巨额的赋税和沉重的徭役,便上书秦始皇劝谏他不仅要关注版图的扩建,更加重要的是关注百姓的生活。但是始皇帝深知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所建立的自信、自满、铁腕的风格,所以对于扶苏的谏言也只是敷衍了事。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扶苏的见识和贤良秦始皇其实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一生强横,既无法在有生之年什么都听儿子的,更担心扶苏未经历练,太过懦弱与天真。

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扶苏也是劝谏过的,扶苏的观点是天下刚刚统一回来正是不安稳的时候,现在做出“焚书坑儒”这种事是不正确的。这样很容易导致边关的百姓们更加慌乱,他们也不容易降伏于我们之下。但是始皇帝正在气头上,不仅没有听他的意见,反而将他发配边疆与蒙恬一同修筑长城。当然,始皇帝这一举措并非只是为了惩罚扶苏,他这样做是为了给天下留下一位刚毅无匹、果敢睿智、能文能武、身经历练的大有为之君,他把扶苏交给了蒙恬,让扶苏协助蒙恬镇守边关。貌似调离身边、发配边关,实际上是让他学习军事、增长见识、增加阅历,真正体尝身为人君,身为边塞主将的不容易,让他感受为什么要修长城的深意。

相悖的政治理念

扶苏一向是主张轻徭薄赋,修养民生的政治理念。就秦后期的陈胜吴广起义来说就是被沉重的徭役和残暴的法律所逼上的绝路。而陈胜吴广的起义便是打着扶苏的旗号起义的,由此可见扶苏当时在秦朝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更多的是百姓们对扶苏敢于对抗秦始皇的暴政和自身的贤明以及更为体恤民情的政治理念的认同。所以,若扶苏继位,可以肯定的是,其带来的政治理念足以收拢民心,可以猜测秦后期大范围起义不会发生,甚至因徭役和律法所引起的一起起义都不会发生。

百官归心,人心一统

秦始皇做到了版图的统一,却没能真正做到人心的统一。秦后期叛变的官吏比比皆是,有些是怕死而叛变的,而更多的是不满朝廷而叛变的,这里最著名的是秦朝名将章邯(具体的就不介绍了)。因奸臣当道群臣不敢说实言,大多有能力的官吏也被弄走,导致了起义爆发时朝廷无人可用。扶苏的贤明之策若让朝堂能忠言直谏并合理的任用人才,即便是爆发起义也不至于会到无人可用的地步,并且收拢的人心也不会轻易叛变,大大的加强群臣的忠诚度。也不会让阉人干政,朝政腐败。

虎狼之师

蒙恬是扶苏身边的一位亲臣,深受扶苏敬佩,两人关系也非同一般。早在始皇时蒙恬靠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攻打齐国有功,深受始皇喜爱和信赖,后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之前我们说道若扶苏当政,秦国不会出现广泛起义,但是,因楚国与秦国的渊源加上楚国遗孤的复仇之心和项式一族强大的号召能力,秦与楚的最终交战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秦后期就是因为秦朝的腐败和朝中无人才导致项燕的势力急剧扩张,以至于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假定扶苏当政的情况下,内有蒙恬等优秀且身经百战的将领,外有治国安邦之策导致的国泰明安人心收敛,一则项燕势力难以发展壮大,二则纵使达到声势浩大的地步也不会无人可用,三则稳定的后方补给能给战争带来源源不断地支持,综上所述,项燕面对秦朝总是有滔天的本事也是难以获胜的。

若扶苏不死,其广施仁政、让天下百姓在饱经战乱后修生养息的理念,再加上扶苏的行伍历练,对刚统一的天下实行宽猛相济、一张一弛的仁政,让老百姓有饭吃,对反对势力坚决打击、镇压,大秦虽不可能万事传承,但起码几百年的基业江山还是可能的。

扶苏的死本就是秦帝国之殇,将王位传给胡亥更是最大的错误。

然而奸臣当道权臣保身,再加上扶苏本身的“忠”和“孝”让他的死亡成为了必然,这位还没来得及施展远大政治抱负的热血青年便早早了生。谁也不能左右历史,或许敬佩和感叹才是历史本身最大的魅力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