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福建-探寻闽王的足迹

唐朝末年,时局动荡。当时,把持寿州光州的是一个名为王绪的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选择投靠当时位于淮河北岸的秦宗权。然而,秦宗权倚靠自己的势力不断勒索王绪,最终不堪其扰的王绪选择带着人马一路向南,于光启元年进入福建。由于王绪疑神疑鬼,滥杀无辜,最终被以王潮为首的手下杀死。王潮攻占泉州,而后派其弟王审知攻打福州,从此执掌福建。王潮死后,由审知继其位。光华元年十月他被授予本军节度使,天祐元年四月封琅琊王。梁开平三年三月封闽王。他在位二十九年,死后谥号为忠懿。龙启初,追谥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陵曰宣陵。

今年是闽王入闽1134周年,一千多年过去的今天,人们仍不忘纪念他,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福建。

一、 移民增加人口

与王审知一同入闽的将士,多为光州、寿州人士。这些将士融入到当地,他们多陈、王、林等姓氏,而这些姓氏之后也成为了福建的大姓。

二、 整肃吏治,轻徭薄赋

唐末福建吏治腐败,大小官吏鱼肉百姓,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审知与其兄掌权时期,注重整肃吏治,并以身作则。

王审知本人十分节俭,自己的府邸都十分简陋。在征收赋税上,他取消了附加税,并把徭役安排在农闲时间。唐末对于商人征收重税,而他们采取宽商政策,大大促进了福建商业的发展,并利用福建沿海的优势改良港口,发展海洋贸易。据传,一日,黄岐一带电闪雷鸣,礁石崩裂,形成了一个天然港口,人们认为是王审知的德行感动了上天,后被赐名为甘棠港。

三、 深沟壁垒 保境安民

设有军队驻守,保持战斗力,在和平时开垦农田,在要塞修筑战备工事,如浦城的西沿山。

沿海有海盗,王审知拥有战舰千艘,常与海盗作战,保障了人民的安全。

在王统治福建期间,福建境外炮火连天,而福建境内却一片祥和,经济得到了发展,他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闽王虽已离世,但福州城中留下了不少他的足迹。

一、 闽王祠

闽王祠,位于庆城路。这里曾是王审知的故居。闽国被吴越国灭亡后,吴越国刺史钱昱,重修其故居,改造为庙宇祭祀他,称忠懿闽王庙。元代时庙被毁,明万历二十九年奉旨重建,改称闽王祠。北宋至清,五度重修。清末及民国初均重修。现内存唐碑一,宋碑二,明碑一,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宋代到清代,每年立春日,福州郡守就率领群僚到闽王祠祭拜闽王,并在祠前乞取一丸泥土捏制“春牛”,然后抬着“春牛”游行各地发动春耕,即福州“迎春牛”风俗。

二、 藤山开闽王祠

藤山开闽王祠,位于下藤路与大坪路交叉路口东南侧,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由于人为破坏,今只余正面山墙和“履中蹈和”,“入孝出悌”两块匾额。

三、 闽王陵

闽王陵被称为宣陵。宣陵现位于莲花山下,起初他是与其夫人任氏葬于凤池山,后唐同光四年改葬至莲花山。明宣德年间,墓被盗,墓中所藏的王审知像以及玉带、玻璃碗等均被盗走。莲花山现在已变成风景区,乘车至森林公园步行即可达。

闽王陵

闽王陵

闽王陵

人们为了纪念他,又在宣陵旁建起了闽王纪念祠。

闽王纪念馆大门

闽王纪念馆

开闽三王神像

四、 檀越境闽王庙

位于仓山区上渡街道灰炉巷,为明代建筑,庙供奉闽王。该庙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庙宇、宗教文化提供实物参考。

四、白塔

白塔,作为三山两塔之一,现在已是福州的标志性建筑,它本是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所造。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简称“定光塔”。可惜在明嘉靖十三年被雷火焚毁,只剩砖造塔心。嘉靖二十七年由乡绅集资维修、重建,为遮掩雷火焚烧的黄黑色痕迹,涂以白灰,故俗称白塔。

白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