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的这一举措,只是害国、害民、害己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是思想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及具体的行动。正确的想法,会使人沿着光明的方向发展而成就自己;错误的想法,会扭曲人生,使人陷入深渊而不可自拔,甚至于摧残人生。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时期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的一次重大内战。此次内战历时七年之久,对唐朝中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不仅仅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主导者。这与他们的贪婪与野心是分不开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是同乡,并且是铁哥们。他俩都因凶猛善斗而出名,后来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军政、财政、民政于一身),史思明任知平卢军事(知平卢军事相当于军区司令员)。

安禄山凭借他机灵聪明、能言善道、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特长在仕途上青云直上,几年的时间就成为范阳(北京西南部)、平卢、河东(山西西南部)三镇的节度使,统兵18万余人。在此期间,他表面上装得忠诚无二,暗中却不停地做谋反的准备,招兵买马、扩充备战实力,于公元755年11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史思明当叛军先锋。

安禄山

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一次空前浩劫,使唐朝政治经济出现了严重危机。在唐朝盛世时,社会人口达800多万户,在农业社会,户口就代表着生产力的高低和国家的强弱,安史之乱后人口急剧下降到200多万户,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受内战影响,北方人员大量南移,出现了北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残酷景象,华北乃至黄河流域经济因此而残破,致使民不聊生;同时,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的保护和控制,致使领土遭受大量侵犯流失,经常遭受异族的攻击,特别是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就失去了对丝绸之路繁荣贸易的控制,给唐朝后期带来了严重忧患。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每次破城,肆意焚烧房屋,抢劫掠夺百姓,妇女遭受强抢凌辱,男子壮者给叛军当挑夫,老弱者被杀死,百姓财物一抢而空,还经常进行残酷的屠城。安史之乱后,加重了人民的赋税,百姓生活困苦,致使百姓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安禄山是为了自己能一统天下当皇帝而引发内战的。在战争进行当中,安禄山急于在洛阳称帝。由于在封建的帝王时代,皇权高于一切,安禄山称帝不久,被他儿子安庆绪密谋杀害。安庆绪接替皇位后,对史思明进爵封王。史思明非常眼红因安史之乱掠夺到的珍宝,加上他手握重兵,实力雄厚,于是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后来,安庆绪及其四个弟弟均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称帝,封他的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同样出于对皇位的追求,史朝义将其父亲谋杀后称帝。

史思明

由于朝廷经过各种力量平叛叛军,史朝义率领的叛军禁不住朝廷的镇压,致使他连连失败,很多叛军投降朝廷,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被迫于林中自杀。历时7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禄山、史思明他俩策划和引发的安史之乱给唐朝政治经济带来了严重危机,给人民生活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到最后自己包括其子孙都死于安史之乱之中。他俩这是害国、害民、害己之举,自己却什么都没得到。人固然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那么,安禄山、史思明之死轻重如何呢?欢迎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