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带泪:从《笑林广记》中了解明清时代“秀才”们的日常生活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笑林广记》可以说是古代在文人、官员、僧侣、百姓中都极为流行的消遣休闲作品,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段子老树开新花,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

但是乐归乐,《笑林广记》的段子中其实还体现了明清时期普通老百姓、僧人、道士、官员等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在笑话中开了一扇了解当时百姓的窗户。

今天以史为鉴用几个有意思的段子,和大家一起体会一下当时读书人最底层的秀才日子过得有多穷、社会地位有多低……

一、考中秀才的非富即贵

众所周知,在明清时代的读书人从下到上共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几个等级,每一级都会淘汰掉大量的读书人。举人和进士这个级别的都可以是社会的上层了,属于统治阶级,所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了巨人之后,都高兴疯了,连一向连打带骂的屠夫丈人也不敢动手。

但是童生和秀才这个级别,可以说是读书人中的中下阶层,中了秀才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了,所以许多人拼命也要去考一个秀才出来。

虽然只要通过童子试就可以成为秀才,但是仍然有很大一批读书人被刷了下来,有一些有门路或者是有钱的童生,就可以通过捐款来“买”一个秀才,即所谓的“纳粟入监“,虽然被正儿八经的秀才鄙视,总胜过于童生了。

《笑林广记》中这个段子就讽刺了这种情况。

故事:

有一个童生要准备考秀才了,于是去拜神祈求在梦中解答一下这次考试能否考中。梦神果然到了梦中,然后问这个童生:你们家是官二代吗?

童生回答:不是。

梦神又问:那你们家是富二代吗?

童生回答:也不是。

梦神于是冷笑一声:那你还做啥秀才的春秋大梦呢?

解析:

这个笑话中,作者已经通过“梦神”之口,辛辣的讽刺了当时读书人想要从童生考中秀才至少要在官二代和富二代中具备其中一个条件。

要是不具备这两个条件,那就只能一辈子到老都是童生了。

在《笑林广记》中,就有许多讽刺读书人到七老八十拄拐杖了都还是童生这个级别的段子,可见当时许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只不过是个童生,连秀才这第一关都迈不过去。

故事:

县官打算召集本县的童生进行考核,突然听到外面吵闹声音特别大,于是派人去看啥情况。

过了一会,仆人过来说:没啥事,就是童生们拿错了拐棍,在那争着认领呢!

二、秀才每年考核不通过要挨打

在明清时代,通过童生考试得到秀才资格,这是读书人进入统治阶级的最低门坎,虽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机会成为官吏,但是秀才这个身份就以为这有“功名在身”,可以获得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特权。

但是如果以为考中了秀才意味着万事大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秀才还需要经历每年一次的考核:“岁考”,考核通过才能继续获得特权,考核不通过的话轻者杖责,重责开革秀才功名。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当时的秀才岁考的段子:

故事一:

一个秀才刚刚考完岁考,然后就去庙里求签拜神。

这个秀才跪在地上念念有词的说:如果我考中了第六等,就给我一根上上签;如果我考中了第四等,就给我一根下下签。

庙祝听见后很奇怪,就问他:相公你怕是说错了吧,考中第四等仅仅就是挨打,第六等那可是开革出门。为啥你要说第四等挨打是下下签,开除反而是上上签?

这个秀才说:你是不知道,考了第六等不过是开除了事,虽然没了功名,但干净了事;要是考了第四等,考官看了我的文章,怕是会活活把我打死的。

根据《明史·选举志一》的记载,当地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提学官在任期间,要对全县的秀才进行岁考考核,考中了第一等、第二等的秀才,就可以候补做官了;第三等基本上没啥变化,第四等就是要挨打了,第五等就是工资、补贴降低一等,第六等就是直接开除。

但是一个县里面秀才虽然不少,但是能考中第一、第二等的基本上非富即贵、少之又少,大部分秀才在面临岁考的时候都要为自己不挨打、不降级而努力了。

鲁迅在其著作中还开玩笑似得说过:“俗语说:‘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故事二:

一个秀才在岁考的时候,只答完了一半的题目,因此被评为第四等,挨了一顿打。

这个秀才愤愤不平的对朋友说:这个第四等好冤啊,我就差一点就能写完了。

朋友讽刺的说:还好你只写了一半,要是文章写完的话,考官看了你的文章,估计会活活打死你吧。

三、穷秀才的日常生活

考中了秀才,虽然有了功名,但是不能做官的话,秀才要养家糊口依然是个大问题。而且受制于读书人的身份,秀才群体一般都不会参与到商业、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过程中。

于是不懂生产、高高在上的秀才可以选择糊口的方式可以说极为有限了,一般都是从事教书先生的职业。

既然是当老师,“好”的学校和“好”的学生就非常重要了,这个“好”字就等于是“有钱”两字。

在《笑林广记》中,有许多和穷秀才相关的段子,都是讽刺穷秀才又穷又酸,为了一丁点学费和家长孝敬的肉而丑态百出。

故事一:

教官的儿子和县丞的儿子经常打架经常打输,于是教官的儿子哭着回家找妈妈。

教官媳妇心疼儿子,就劝道:人家县丞儿子顿顿吃肉,你是老师的儿子,顿顿豆腐青菜,没有力气哪里打的过人家啊。

教官听见了于是说道:我儿现在不要着急,等到过年祭祖后,吃了肉再去找他报复吧。

还有新官上任,要贺礼的。

故事二:

一个秀才刚刚接任教师一职,学校的门人拿了五十钱去祝贺,并且在礼贴上写明:谨具贽礼五十文,门人XXX百顿首拜。

这个秀才看到后,就在这个礼贴上回复到:减掉五十拜,凑足一百文钱,怎么样?

门人看到后接着回复到:情缘拜你一百五十下,免了这五十文就更好了。

其实当时的社会条件就是认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不是随随便便说的,但是很明显,在封建社会的金字塔体系中,读书人虽然处于核心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会有用武之地;

更不要说八股文制度让许多人一辈子只会做八股,根本不懂得行政,就算做了官,也只不过是有各地小吏、乡老等治理地方,县官大人更多的是贪污腐败,捞回这么多年读书的成本罢了。

其实在读书的过程里,可以学习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笑林广记》的笑话中,有很多关于明清时期的宗教、官场、民俗的一些很有意思的记载,要是大家喜欢,以史为鉴后面跟大家一起探讨。

谢谢支持!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