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一个人,当时能力超过诸葛亮,却受刘备排挤,最终都没重用

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刘禅立太子时任命他做太子仆,调令家令,之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

首先我们要晓得谯周是一个十分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天文。后来,刘备曾经逝世,刘备死前放心不下本人打下的家业,将蜀汉的命运和本人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由于观赏谯周的才干,便将他征辟到朝中。其真实这以前,每次郡县征召他时,他是基本不会理睬的,他只是宅在家中一遍一遍地诵读那些典籍。废寝忘食到谯周家中的产业都无人打理,所以原来衣食无忧的他慢慢宽裕起来。后因由诸葛亮对他的征辟,他的日子才逐步好过起来。入朝为官之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谯周都没有建功立业,或者说他的功劳不断停滞不前。按理说他可是饱读诗书的有才干之人啊,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来,他曾屡次劝说刘切勿再对魏动兵,还劝刘禅向邓艾投诚,就由于这件事,谯周被误以为是一个奸臣,由于大家都觉得假如不去征伐魏国,就无法复兴汉室。所以,谯周便将刘禅放在了一个远离权利中心的位置了。

假如用儒家思想来看,谯周的这种想法只为了掩饰投诚,所以谯周虽有满腹才气,却不断英雄无用武之地。谯周不断都为百姓着想,但当权者为了不背负亡国的骂名忽视百姓的死活。所以,其真实今天看来,谯周很是冤枉,他哪里是一个投诚者,他才是真的处处为百姓着想的人。

另外,有人说谯周能够预知将来。蜀汉灭国后,包括谯周在内的这些被俘的大臣被调往洛阳,但谯周却在半路病重而无法前行。有官员特地来看他,但由于病的太重,他简直无法说话,于是他用笔写下了司马昭会在八月逝世的预言。结果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果真应验了。他还对门生陈寿说过:“孔子活了72岁,刘向活了71岁,我已过70,看来命数也要尽。”结果谯周真的在70岁时逝世了。陈寿说谯周借古人活的岁数来掩饰本人其实预测到了本人的命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