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年妻子就去世,他一生不娶,老丈人对他说:我把三女儿嫁你

在我国近代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在我国传播马克思的第一人,于清末将《资本论》带回中国,他是国学大师、书法家、诗人,堪称一代儒宗。然而青年亡妻的他却立誓终身不复再娶,此事一度沦为美谈。·

此人便是马一浮,清光绪年间,马一浮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士族家庭,他的父亲还做过清朝的县令,母亲亦是名门望族出身,可谓知书达理,因此马一浮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到了16岁时,马一浮更是在县试中表现突出夺下榜魁,一时间他在当地便小有名气了,从而得到了实业家汤寿潜的赏识。汤寿潜一见马一浮的文章就非常佩服,后经过两家长辈议定,汤寿潜决定将女儿汤仪嫁给马一浮。

虽然,这场婚姻的形式上还是老派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这不妨碍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他们一个学富五车、文质彬彬,一个秀外慧中、贤淑体贴。婚后马一浮与妻子感情极好,两人之间简直当之无愧才子配佳人。

婚后不久,马一浮就离开老家赴上海求学,于是夫妻二人过起了聚少别多的日子,然而更大的苦难还在后头。1902年,汤仪病逝,这时马一浮也才不过20岁,妻子的死让他悲痛欲绝,而结婚不过三年的他们也尚未生养子女,但马一浮仍是决意终生不再续弦以纪念亡妻。同时遭逢家庭巨变的打击没有让马一浮在事业上沉沦,他化悲痛为力量一路砥砺前行,旅欧学习多年。

辛亥革命时,他站在孙先生等革命派一边,在国内撰文传播自己所学到的先进思想,后来他接受了蔡元培之委托,一度任职做了教育部秘书长,但不久即离任,因为他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了。

早在1903年,中国清政府就首次正式参加了举办于美国第十二届世博会。当时亲王溥伦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为了筹建中国展馆,外文功力甚好的马一浮被他录用,也就是在这次世博会上,马一浮幸运地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的著作。对于那时的情景,在日记里马一浮曾这样记录:“今日始得英译本之马克思《资本论》一部,此书吾求之已半年矣!今日得之,快哉,快哉!”大概也就是此时他拿定了主意,他要把这本深刻而先进的《资本论》带回中国。

再后来,国内政局不稳、战争不断,马一浮一直投身于教育工作,如此几十年坚持,直到他84岁去世都没有再娶。据说当年他的岳父汤寿潜尚在世时,也对他很惋惜,这位老丈人甚至一度还表示愿意再把三女儿嫁给他,但马一浮坚定的拒绝了这个提议,对他来说,这一辈妻子始终只有汤仪一个。古往今来多少圣贤也好,将相王侯也罢,一句“鲜克而终”,就像是一个难以打破的魔咒让人晚节不保地栽了跟头,但马一浮不在此列,这或许就是持之以恒的魄力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