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为何不见厕所?皇帝后宫香灰除污纳便 手纸也是特供

明朝大军在攻入北京城以后,将这里元朝修建的宫殿全部摧毁。靖难之役,打败了建文帝的永乐皇帝朱棣再次决定在北京建立皇城,并于1406年开始筹建,用了12年的时间到1420年一座新的皇城宫殿落成,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紫禁城。它里面的宫殿用高高的宫墙围了起来,边上还有一圈的护城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皇帝不断对紫禁城进行改扩建,至今600年过去了,紫禁城早已经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与永乐皇帝最初修建时相比,早已经是面目全非,但唯一不变的是,紫禁城永远矗立在北京城的中心。

紫禁城极为宏大的同时,里面除了皇帝及其后宫之外,也住满了宫女、太监和御前侍卫,保守估计总人数应该在万人左右。这么多人住在紫禁城里,除了吃住以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人有三急,必须要入厕排泄。但紫禁城曾流传着两大怪,那便是“没有烟囱,没有厕所。”那么紫禁城里真的没有厕所吗?

根据《清宫述闻》里伺候过光绪皇帝太监的说法“便所在寝宫套殿, 小便用锡夜壶, 大便用腰圆盆, 或锡或磁或木盆。有蹲足架盆。便器是自鸣钟处掌管。”

所以清朝皇帝及后宫的便器是由专人看管,需要时传唤进寝宫使用。因此在清朝的紫禁城里是没有修建厕所的,所有人上厕所都使用便盆。根据记载在便盆里装上一些烧过的香火或炭灰,在解决完事情后再提出去处理。

皇帝和后宫们使用的便盆,大多为长方形,椭圆形的开口,周围还有软垫。在如厕的便凳上还有软质的靠背,坐在上面的感觉并不比现在的马桶差,但如何处理留下的排泄物依然是个问题。

前面说到根据记载是在便盆内放上香灰或炭灰,但如果仅仅是皇帝及后宫这样使用倒也无妨,可紫禁城里常住人口上万,就算24小时各个宫殿不停的焚香烧火,想来这香灰、炭灰也无法保证供应。再说这么多人的在室内排泄秽物,那宫殿内的空气还不臭不可闻,皇帝和后宫如何能够忍受?

但遗憾的是基于皇家隐私在文献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再加上清朝属于外族入主对紫禁城进行过多次改建,所以关于紫禁城里厕所的记载几乎为零。

但是不是紫禁城里就真的如现在所看到的那样没有厕所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明朝太监刘若愚有这样一段记载:“乾清宫门围墙之内, 左右廊房之朝南半间者, 曰: 东夹墙、西夹墙, 又慈宁宫西第等处, 皆宫眷内官便溺之所, 宫墙之外, 砖砌券门, 安大石于上, 凿悬孔垂之, 各有净军在下接盛。于每月初四、十四、廿四日, 开元武门及各小门打扫。”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明朝乾清宫的围墙之内是由专门供紫禁城里人们使用的厕所的,而每个月固定的时间由紫禁城里专门负责厕所的“净军”来打扫清理。

那么既然紫禁城里曾经有厕所,那么当时的人们上完厕所又如何擦屁股呢?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厕筹”的东西,就是特制的木片或竹片,在大便后用来刮屁股。

当然作为中国最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尽管在汉代已经出现,但真正将纸张用于擦屁股这件事却是在元朝,元朝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可没有汉族将纸张奉为读书圣物不可亵渎,需要爱惜的负担,于是毫不犹豫的将弱软的纸张拿来擦了屁股。

到了明朝紫禁城建立,专门设立了一个宝钞司负责掌管宫内草纸的制造和使用。尤其是专供皇帝擦屁股的手纸更是由内宫监纸房抄造,呈淡黄色,绵软细厚,每张裁剪为三寸左右的大小。

所以被成为紫禁城一大怪的“无厕所”其实真实并非如此,而是在清朝多次改建后消失了而已。在紫禁城600年的历史中,紫禁城里曾经是有过厕所的,并应该还不止一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