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直击台军仪仗队每日正点表演的交接仪式,你觉得花哨吗?

忠烈祠,最早出现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因三侠五义故事在清末民国时期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必有侠义书,故此被后人借鉴改成纪念抗日先烈们的祠庙的名字,用来祭奠祭祀抗日烈士们。目前大部分忠烈祠都分布在台湾各地,其中最大的忠烈祠牌坊位于台北圆山下。

台北忠烈祠建在圆山饭店旁,背倚青山,面临基隆河,为大型仿古建筑,于公元1969年建成。

台北忠烈祠占地广大,主建筑型式仿北京故宫太和殿,雄伟壮丽宏伟,象征着烈士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主建筑门楣高悬由蒋中正题跋的匾额——国民革命忠烈祠。

每天整点时刻,都有大批的游客蜂拥而至前来观看仪仗队交接表演。

随着管理人员将警戒绳拉起,五名身着白衣白盔的海军仪仗队员开始踏着正步从忠烈祠牌坊下向主殿走去。

相比祖国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台军仪仗队的表演成分明显要多一些。

台军仪仗队的选拔标准也非常高,队员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个头都在一米八左右。

中正纪念堂的仪仗队隶属空军,着蓝色军服。忠烈祠仪仗队隶属海军,着白色军服。

虽然有游客围观跟拍,队员们一丝不苟,在队长带领下,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前进,中间不时穿插几个停顿、磕靴的动作,有点踢踏舞的节奏感。

据说台军仪仗队的队列式是抄袭美军,头盔则模仿英军,整个过程观赏性较高但是花哨有余而威武不足。

忠烈祠四周有3万平方米的草坪,在青山拱卫绿树簇拥下,两名士兵白衣似雪笔直挺立主殿大门,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幽肃穆的气氛,更烘托出建筑物的高大庄严。

仪仗队穿过主祭祀广场来到庄严的大殿,士兵们在队长口令下收起正步,快步踏过十余级台阶进入主殿。

大殿厅堂里供奉着历年忠勇牺牲的烈士牌位,在大殿四面墙上,展示着英勇烈士的遗照及生平事迹。

仪仗队行进到主殿大门,全体队员立正敬礼,向先烈们致敬!

接下来的换岗仪式才开始进入高潮。

台湾仪仗队的花枪表演是最为出名的,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就为一观花枪表演。

不过忠烈祠是个非常庄严肃穆的地方,士兵们不会如阅兵一般在空中将枪抛来抛去,只是用巧妙的手法将加兰德步枪在空中盘旋,在腋下翻转,动作相当流畅华美。

换岗士兵相互间颌首示意,然后默契地按照规定动作抬腿、停顿、跺脚、踏步。

这种直臂行进的军姿还有点类似古罗马军队的队列式。

由于深受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花哨的表演形式不仅在美国各个军事学院和仪仗队内成为主要的表演项目,也深深影响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韩国、欧洲的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都十分盛行。

台军仪仗队员的身高要求是1米78至1米84,这般身高的人可在仪仗队里当枪兵,旗官的身高则必须1米88,掌旗手的身高更须达到1米92以上。

仪仗队每天早上9点上岗,晚上5点下岗。一天上3哨,一哨一个小时。通常情况下,一哨4个人,牌坊门岗2人,主殿门岗2人,重大节假日还会加岗。而在每天准点的上下岗哨交接班时,都有枪操队列表演。

台军的仪仗队接近于美军仪仗队的杂耍风格,跟解放军仪仗队正好是俩个方向,一个是活泼俏皮,插科打诨,一个是庄严凝重,整齐威武。

许多人声称台军仪仗队动作过于妩媚,完全丧失了军人的威严气质,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社会应该有包容精神,不少西方国家不也如此么?

其实当一种仪式进入程序化状态,如何更具观赏性是应该放在重点考虑和关注的选项之中。

换岗的士兵上岗分解动作一。

换岗的士兵上岗分解动作二。

换岗的士兵上岗分解动作三。

换岗的士兵上岗分解动作四。

换岗的士兵上岗分解动作五。

换岗的士兵上岗分解动作六。

新上岗的士兵双腿微分,拄枪跨立。

换岗完毕,换下的士兵又将在队长带领下步出长长的大殿广场。

平举左臂,轻抬右腿,右手托枪,双眼直视前方。

每走一步都要略停一下,大家保持着默契,现场一片肃静,只听得皮靴在地砖上磕碰的声音。

从大殿走到牌坊,约有300米,整个过程要用十几分钟。

忠烈祠大门前站岗的卫兵最后交接,虽然下着小雨,但是天气依然酷热,士兵们一丝不苟个个如雕像般纹丝不动,可见平日训练的刻苦和严谨!二十多分钟的观赏令聚集观看的游客们拍手赞赏,而每小时卫兵的换岗交接仪式,也注定成为台北旅游的必看经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