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夺东北王张作霖的军火市场,德国与日本激烈竞争,结果惨烈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东北王”张作霖的奉军,兵力最多时达35万人,是北洋时期全国最大的军阀集团。要武装这支庞大的军队,除了奉张自设的沈阳兵工厂,还必须从国外购买大量军火。张作霖极为重视与外国军火商打交道,为此通过各种渠道,与日本、丹麦、法国、英国、挪威、德国、意大利、白俄都有军火生意往来。人们从前总是关注张作霖如何接受日本武器,而很少发现德国军火在奉系中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张大帅深谋远虑,清楚军火不能只靠小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经济遭受重创,但军事技术、生产设备的优势仍在。其先进的技术、装备对中国各地的军阀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德国工业界也不会放过中国这一军火市场。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准制造武器,也不准将武器运进输出。但是德国人可以利用邻国的港口,避开这些限制。德国人又宣称,运往中国的军火并非最近生产,而是根据条约裁撤的德国军队上缴的军火。例如军火在瑞典港口装货,然后由德国货船运往中国。

德国同张作霖进行军火贸易的主要供应商,正是军火工业巨头克虏伯。克虏伯公司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但一战结束德国战败,克虏伯公司失去了国家定货,生产极度萎缩,急于寻求国外市场。由于中国不是主要的军火市场,该公司并不直接和中国进行贸易,而是通过军火商或掮客进行。大军火商或掮客把军火运入中国后,直接与军阀的代表接洽,商讨具体的价格、交货或付款方式。张作霖做的是大生意,有时直接派代表到德国进行政府级的谈判。不过事情毕竟没法声张,张作霖同德国的军火贸易是秘密进行的。

(从德国人那里搞到不少东西,张大帅很高兴)

进口的军火,要经过海关人员、外交人员仔细查看,并加以登记。坦克、飞机难以隐匿,但是迫击跑、步枪可以用报纸包裹起来,或用大小不等的木桶装钉起来,然后用小火轮或从陆路运送到军阀的营垒里,一时不易发现。因此,张作霖和德国军火交易的规模和具体数量很难弄清楚。但规模一定是很大的。北伐战争期间,德国记者萨尔茨曼报道说:“德国在中国进行的军火交易,40%卖给张作霖、张学良、张宗昌、孙传芳。”英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的报告说,1924年11月7日,有德国船只满载军火驶往大连港。1924-1925年间,张作霖经常从德国购进军火,通过哈尔滨的德国商人作为中介,军火在德国汉堡装船,经南非开普顿运到辽宁营口。

(奉军坦克部队,装备从军火商手里买来的法国雷诺坦克)

张作霖除了购买德国军火,还聘请德国的军事顾问。沈阳兵工厂就有不少德国技师。张作霖还设立化学兵工厂,试制化学武器,为此更要聘用德国化学技师。除了陆军,张作霖又竭力筹建空军,任命张学良兼任航空处总办。聘请德国教官,向德国、意大利购买飞机,更是必须。

(飞机坦克齐活,统一全国不过小菜一碟整两口,张大帅自感能轻松搞定)

众所周知,张作霖依靠日本的支持发展起来。但他不甘心受日本的摆布,所以大规模向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购买军火,用意便是与日本方面过分强大的势力取得平衡,减少对日本的依赖。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军火合同不仅减轻了张作霖对日本的依赖程度,而且这类军火合同很少有政治附带条件,更为灵活。德国人没有政治附带条件,却比日本人更爱赚钱。西方军火商或掮客更是精于此道。张作霖虽然精明,却常因此吃亏。尽管如此,张作霖毫无办法。例如德国商人卖给张作霖的步枪,子弹数量经常不足。饶是张大帅跳脚大骂一口一个“妈了个巴子”,却也无计可施。

张作霖不甘心受日本人控制而向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大量购买军火,这是日本人绝对不能容忍的。最后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恐怕也与之有关吧。参考资料:张作霖与德国的军火贸易 张作霖传 张作霖幕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