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家国 通讯员 陈珊 薛琴
“战友,今年我因大病一场,加上抗美援朝朝鲜战场双脚冰伤病复发,走不动了,我让两个儿子和孙女春节去给你们敬酒烧纸。”1月16日,95岁高龄的熊明书对儿孙们嘱托带话给战友们。这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财神庙村新四军老战士61年为牺牲的8名战友守墓的动人场景。听着老人动情地叙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6年春天,不满18岁的熊明书和当地一些年轻人一起在武昌洪山参加新四军队伍。几个月后,部队3700余人辗转突围来到武当山创建红色根据地。“当时,敌人在十堰地区周边的几个县加上襄阳地区的两个族,共有3万多人,差不多是我们的10倍。”熊明书说,当时土匪和国民党军队在均县人多枪多,占有很大优势。熊明书清晰地记得,1948年7月10日上午,解放军均县独立营一个加强班的14名战士从刚解放的均县城前往六里坪区所在地,走到集镇老街上,被当地反动武装头子姚伯祥的匪徒发现,对方纠集几百人包围了这个班,除两个突围外,两人当场牺牲,其余10人被俘,其中8人当天下午在六里坪村谭家堡被扒光衣服惨遭杀害。8名战士牺牲后,当地老百姓趁着夜色,悄悄将他们的遗体掩埋。
次日,熊明书得知同在一个排的战友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想着头天晚上还在被窝里说说笑笑和立下“生死之约”的战友,竟然遭遇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多次负伤,并荣获三等功的熊明书,于1953年光荣复员,转业到原老河口市商业局工作。在老河口工作的8年时间里,每年清明节前夕,他都以各种方式祭奠安葬在六里坪的8位战友。
1961年,熊明书经过一番考虑,将家迁到六里坪镇财神庙村一组,在8位战友的合葬墓前盖起了房子,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每天“见到”战友,并守护着他们的墓地。从1966年到2002年,战友们的墓地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曾3次迁移安葬。2002年,六里坪镇政府通过号召当地党员干部及各界人士,捐款10万余元,最终将8名烈士的遗骨迁移到二龙山革命烈士陵园,并修建了6.8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墓基上刻着战斗经过和烈士们的事迹,碑体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成为当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熊明书告诉记者,61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只要有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小学生到烈士墓前扫墓,他都会对前来扫墓的人们讲述8名战友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的故事,激励大家不忘为国捐躯的烈士,慎终追远,牢记使命、珍爱和平、实干兴邦,用革命烈士前赴后继精神建设家乡。
熊明书这位信义老兵,61年来,他像珍爱生命一样守护着烈士的墓碑,传承着不朽的精神,表达对战友的怀念之情,鉴于他的感人事迹,2016年,熊明书入选湖北省“荆楚楷模”10月上榜人物名录,2018年十堰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荣誉奖章。熊明书履约守信为战友守墓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的家庭成员,三代同堂31人,有6人参军服役的经历,在当地被称为“军人之家”。
熊明书的小儿子熊国钧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父亲为战友守墓的高尚品德影响到我们后辈,今后我们当儿孙的接过父亲的守墓职责,把烈士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