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华盛顿用武器“支持”中东和平?

日期: 来源:环球时报收集编辑:环球时报

王 晋

当地时间12月8日下午,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由阿联酋提交的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国动用了一票否决权。这也是继10月18日后,美国在安理会就涉及巴以问题的重要决议草案再次投下否决票。此外,美方还作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质疑的决定,美国国务院9日根据《武器出口管制法》,绕开国会批准,要求立即向以色列出售约1.4万枚坦克炮弹。可以说,美国的否决票和关键时刻再次向以军提供军备,无疑是向巴以冲突继续拱火。

如今,美国的态度呈现出“心口不一”的矛盾性。一方面,美国希望限制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行动,防止破坏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美国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近期频繁访问中东,试图协调巴以早日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同时,从近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的表态看,美方似乎也在“积极”向以方施加外交压力,要求后者早日停止军事行动,避免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升级。

但另一方面,在冲突爆发后,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向以提供军事装备。冲突爆发前,美国对以军事援助已经占到以色列国防开支的15%。冲突爆发后,白宫还要求国会为以色列追加140亿美元援助,用于采购防空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

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口头”上支持中东和平,实际行动却是在巴以冲突上拱火,坐视局势不断升级。

实际上,外界对美国不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装备并不感到意外。美以之间存在紧密的军事合作纽带。1965年两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标志着美以战略联盟的开启。随后,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尤其是1968年向以色列提供F—4战斗机,标志着美国开始帮助以色列确立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优势。1981年美以签署了新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文件中美国将以色列定义为“战略盟友”。1983年美国和以色列成立双边军事小组和安全援助规划小组,协助以色列增强军事实力。之后美国在以色列开始设立大规模军火库,并授权以色列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美国在以色列存储的武器装备。

冷战结束后,美以逐步确定了军事交流和装备研发机制。以色列一些重要的军事装备研发,如“箭”式防空导弹、“铁穹”防空系统、“鹦鹉螺”激光导弹、“巴拉克”舰船防空系统等,都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持续资助。在此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也并未减少任何针对以方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反而组织了大规模的运输补给。比如“铁穹”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等,都是由美国紧急组织生产并转送至以色列军队手中。

更重要的是,美国不仅推卸劝和止战的责任,在人道主义援助、和平对话等方面也在逃避义务,而且关键时刻在联合国安理会投下否决票,令国际社会推动巴以停火止战的努力严重受挫,也将令中东局势走向更加动荡和危险的境地。

首先,美国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提案,阻碍了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联合国安理会作为最权威、最有话语分量的国际平台,在巴以问题上提出的决议,能够代表国际社会的呼声,也理应就巴以双方实现停火施加影响。在本轮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中,15个安理会成员国有13个支持决议案,英国投出了弃权票,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投下否决票,阻断了联合国安理会形成一致决议,也严重干扰了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的公平正义呼声。

其次,巴以冲突持续,加剧了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形势迅速恶化,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各种帮助刻不容缓。加沙地带原本就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而且长期受到外部的封锁,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冲突爆发后,加沙北部地带成为战争区域,100余万民众不得不拖家带口前往加沙南部避难。人口短时间内大量迁移,不仅使得加沙地带的经济平衡被打破,也使得当地的国际社会救助机制趋于瘫痪。尽管国际社会仍然在组织多批次的援助机制,但由于战事激烈,导致人道主义援助面临重重挑战,避免更大的人道灾难已非常艰难。

再次,中东地区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在美国投下否决票后,伊朗方面警告称“中东将陷入失控”。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在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内的武装组织,开始袭击以色列、当地犹太人和美国目标,地区形势笼罩在紧张危机之中;约旦、埃及等国家,国内掀起大规模抗议示威浪潮,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援助巴勒斯坦民众,给各国国内政治稳定带来了巨大风险。作为中东冲突的根源性问题,巴以停火一日不实现,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都面临着持续的冲突外溢风险。(作者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教授)▲

相关阅读

  • 美国政府绕过国会军援以色列遭批

  • 多家美媒9日报道称,美国国务院8日晚向国会发送紧急公告,要求向以色列提供逾1.3万枚坦克炮弹,此举绕过了国会委员会通常对此类军售的20天审查时间要求。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副
  • 以军称在加沙城发现一个地下“隧道网络”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据《以色列时报》消息,当地时间10日晚,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表示,以军在加沙城地下发现了一个“隧道网络”。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说,以军最近完成了对加
  • 卡桑旅称不通过谈判以色列将无法解救被扣押人员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据《耶路撒冷邮报》和半岛电视台消息,当地时间10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表示,除非以色列就双方互换
  • 美议员施压名校校长辞职

  •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本报特约记者 王 逸 于 文“一个下台了,还有两个。这只是解决美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的开始。”一名美国国会众议员10日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
  • “消失”一年多!超2000万粉丝网红公开控诉

  • 12月6日,新西兰在华媒体人@安柏然Andy 发文表示,美国在华视频博主@我是郭杰瑞(Jerry Kowal)向美国国务院写公开信,称自己受到美国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不公正
  • 以方:国际社会若不行动,我们就动手

  •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日报道,以色列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比9日说,如果国际社会不对也门胡塞武装扰乱红海航运的行为有所措施的话,那么以色列将自行采取行动。哈内格比对
  • 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多地逮捕27名巴勒斯坦人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消息,当地时间10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和图巴斯等地逮捕了27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方面对此暂无回应。(总台记者 王
  • 驱逐!美国间谍网被挖出

  •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2月7日报道,西班牙政府已经驱逐了三名美国间谍,并要求第四名间谍也离开西班牙。报道称,在此两个月前,西班牙逮捕了国家情报中心的两名特工。这些驱逐行

热门文章

  • 国防与个人的关系

  • 中国人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古人对战争的描述以及重视程度来看,国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国古代曾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数量,质量,武器的

最新文章

  • 华盛顿用武器“支持”中东和平?

  • 王 晋当地时间12月8日下午,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由阿联酋提交的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国动用了一票否决权
  • 中国汽车进军德国 德媒指出“关键弱点”

  • 德国《经济周刊》12 月 8 日文章,原题:什么可能会阻挡中国电动汽车在德国的崛起 与比亚迪一样,爱驰、名爵、吉利和蔚来已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德国。许多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很有前途
  • 糖葫芦、麻辣烫在韩国受追捧

  • 韩国《亚洲日报》12月10日文章,原题:中餐风靡韩国,糖葫芦麻辣烫奶茶受追捧 中餐正在涌入韩国连锁餐饮市场。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海外旅行的增加,糖葫芦、麻辣烫等中国美食风靡
  • 中越经贸这样一步步火热起来

  • 本报特约记者 黄东日 本报记者 赵觉珵 李艾鑫编者的话: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两国高层互动往来频繁,在经贸等各领域的交流也日益增多。11月底,共商两国经贸
  • 新加坡记者讲述中国“普通人”的故事

  • 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10日文章,原题:“普通人”是中国令我记忆最深的人 2023年初,在担任驻华记者5年后,我离开了北京。说实话,当我停下来回想我在那里的时光时,我发现自己正在思
  • 韩国2023年度成语:见利忘义

  • 韩国《教授新闻》10日公布的2023年度成语为“见利忘义”。由20名韩国大学教授组成的推荐委员会推荐了26个成语,《教授新闻》从中选出5个面向1315名韩国大学教授进行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