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后卫位置上做的体系试验,应该是瓜帅在拜仁时开展最多的

瓜迪奥拉当年为拜仁带来的种种新奇的战术思路和执教模式,从不同角度带领着拜仁这批赢得了“三冠王”的球员们。拉姆后来也承认,球队曾对瓜迪奥拉的战术产生过质疑,这种质疑甚至让瓜帅在首个赛季欧冠半决赛对阵皇马的次回合时询问他与其他球员的意见并按照他们的意思去比赛——当然,联赛三冠王的结果让大家不再对瓜帅怀疑。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瓜迪奥拉到底做了哪些“奇思妙想”的战术设计。



在边后卫位置上做的体系试验,应该是瓜帅在拜仁时开展最多的。瓜迪奥拉的拜仁和巴萨在边路进攻模式上有最根本的区别。在上面的战术图中,在拜仁掌控球权时,两名中卫和拖后中场与巴萨时期区别不大,通常是博阿滕、马丁内斯和回撤的阿隆索(有时也会是一名边后卫或另一名后腰,视场上局面而定)担任后场出球的双中卫,左右边卫却不再像巴萨时期的阿尔维斯一样占据边路宽度、采取高位逼抢。球员们更多时会远离边线,进入肋部甚至中路,更像是一名中场,并会协助剩余的另一名中前卫组织中路进攻,大幅拉开进攻宽度的任务则在多数时候交给了两个边锋。而中锋和前腰(或可称为“隐锋”)则保持在阵型前端,牵制对手的防线,并在必要时轮番回撤,这与巴萨时期梅西的职责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瓜迪奥拉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事实上,这也同拜仁的阵容情况、球员的个人能力及比赛习惯息息相关。正如此前提到的,相比佩德罗和比利亚,里贝里、道格拉斯-科斯塔、罗本和科曼都更擅长沿边线活动,也能在更加宽阔的空间里牵制对手的防线,通过传中来支援中路的莱万。这就是为何拜仁边锋在B区域需要更多的边路活动,尽可能远离对手的边路防守压力的原因。在C区域,莱万及有能力前插支援的穆勒都有出色的跑位、牵扯及高效率的空中争夺能力,这让拜仁具备了巴萨无法比拟的抢点能力,因此瓜迪奥拉是很愿意让前锋们在合适的局面下多多牵制对手中卫的。



由于穆勒是“路障”般的存在,瓜式拜仁在很多时候就只能拥有两名球员在中场三区,因为要跑动,尤其其中一个进攻球员有时还要回撤到防线上策应。在穆勒前插的情况下,为了弥补中路人数的不足同时避免边卫同沿边线活动的边锋相互挤占进攻空间,瓜迪奥拉于是顺理成章地让组织能力本就很出色的拉姆、阿拉巴等人来到A区域活动了——这还为拜仁带来了另一个巴萨不具备的优势:在这样的战术体系下,边后卫距离中卫更近,在应对防反时也更加稳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