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会市场的环境对球员、球队乃至联赛的发展有何影响?

球员的运动生涯短暂,忠诚与荣誉有时很难共存,每个联赛只有数支大球队,球员也需要为前途作打算。因此,转会是大部分球员必然有的经历。

(本文约7400字,读者可以收藏后划分多个部分阅读)

【波斯曼法案】

在旧有转会制度下,球员转会须由买方向卖方付出转会费,到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球员便可转向新球队,表面上与现今转会制度相同,其分别在于在旧有的转会制度,即使球员与原有球队的合约经已完结,新球队也必须向球员的原有球队付出转会费,球员才能转会。换句话说,但凡没有合约在身的球员是不能与新球队签下合同,除非新球队愿意付出转会费或原有球队准许球员免费转会。因此,当球员与原有球队的合约履行完毕,而未有新球队介入时,球员的拥有权在这段时期仍然属于原球队。

1995年12月15日,欧洲法庭就“波斯曼法案”作出了两项重要裁决,直接对随后的足球转会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颠覆。

第一项裁决;

比利时球员波斯曼以及欧盟成员国内的所有球员在合同期满之后,可在欧盟成员国内自由转会。

一些依靠出售自家青训球员来赚取利润,再利用转会费维持青训系统的球队,例如阿贾克斯、埃因霍温等,在“博斯曼法案”后的发展便大不如前。

基于很多青年球员意识到转会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只须等待合约期满后便可选择离队,所以球员们与球队商讨续约时便会要求更高薪金,令球队难以负担,导致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依靠转售青年球员来维持球队经营的联赛,无论在竞争力、吸引力上都每况愈下。而另一方面,大球队也由以往向小球队收购新星的策略,转而改为与小球队争夺青年球员作自家培训,进一步扩大实力上的悬殊。

而更讽刺的是,由于现在过多青年球员在年幼时选择加入大球队,间接造成现今足坛一个奇怪的趋势:以往是小球队把具潜力的球员卖给大球队,但现在却变成大球队过度囤积青年球员,加上原本阵容配备经已充裕,使得青年球员苦无上阵机会,唯有外借到其他球队磨练,表现好的或会被收回留待下赛季起用,但几率不高。相反,大部分球员都视外借机会为一次自我推销的契机,向外展示实力,寻求转投其他球队的机会。

第二项裁决:

禁止欧盟成员国的本土联赛以及欧洲足协在比赛中,限制非本土球员上阵的人数,但不包括非欧盟成员国的球员。

由于欧盟成员国的球员在上阵人数上不再受到限制,导致球队开始不断收购欧盟成员国的球员,间接使得一支球队的上阵球员中出现大量外援(欧盟国籍),缩减了本土球员的上阵机会,甚至影响了国家队的发展。

国内联赛德比大战受影响

每个联赛的德比大战都是球迷整个赛季最期待的比赛之一。无论球队当赛季的排名如何,只要在德比大战中能够战胜同城对手或国内宿敌,忠实球迷都会以此作为当赛季其中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时刻,就算球队于当季成绩低落,也可以此作自我安慰。因此,作为忠实球迷,包括在当地从小就支持球队的球迷,对于德比战的体会,会比中立球迷的感受更深。故此,他们会对任何在德比大战中有出色表现的球员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本土或自家青训球员。

而作为球员,他们当然明白德比大战的意义,也知道球迷对于这类比赛的投入程度会特别狂热,甚至被球迷的打气声牵动情绪。因此,他们在比赛中也会表现得分外投入,过火拦截的动作也会比平时多。

北伦敦德比(阿森纳对热刺),算是现时英超中比较多本土球员上阵的德比战。传统上,两队都以英伦球员为主,阿森纳的后防有四大长老:迪克森、亚当斯、基翁,温特本,再加上希曼、伊恩·赖特、保罗·默森,帕洛尔,后期的阿什利·科尔等,而热刺则有门将沃克、安德顿、莱斯·费迪南德、谢林汉姆、坎贝尔,及后期的莱德利·金。

但到了00年代,双方都开始以外援球员为重心,例如阿森纳已经多次排出全外援阵容应战,惹来不少非议。而热刺的本土常规球员也大量减少。

此情况直至近年才得到改善,沃尔科特、威尔希尔、张伯伦、钱伯斯等,纵使他们未必是球队的必然正选,但方向是正确的。而热刺自波切蒂诺上任后,也大幅度提拔阵中的本土小将上一线队比赛,哈利·凯恩、阿里、戴尔、凯尔·沃克、丹尼·罗斯等。相信就算英格兰足总在未来大幅增加本土球员的注册数量时,两队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由于大部分球队越来越依赖外援球员,间接令本土球员的上阵空间越来越少,令部分德比大战中的激烈程度减退。

当中双红会(曼联对利物浦)的情况为甚,双方昔日都有一批青训球员于德比战中拼得你死我活:吉格斯、贝克汉姆、内维尔兄弟、斯科尔斯、布特、福勒、麦克马拉曼、欧文、杰拉德,卡拉格等,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零零星星几位,而且他们表现出来的对德比战的热情没有前辈们高,这局面也令近年双红会的激烈场面不及当年。

又以米兰德比为例,由以往的马尔蒂尼、加图索、安布罗西尼、皮尔洛、托尔多、维埃里、卡纳瓦罗、马特拉齐等球星,到现在的多纳鲁马、博里尼、博纳文图拉等,无论是名气或是对球队的影响力都不及前辈。再加上外援的能力大幅下降,使得近年米兰德比的号召力大不如前。

“波斯曼法案”后,欧洲足坛的转会市场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剧了大小球队实力上的差距,扭转了青年球员发展的方向,足坛幼苗不能茁壮成长,更难展望成大器。

【银河战舰与球星计划】

踏入00年,皇家马德里成为了球星集中地。

2000年7月,弗伦蒂诺当选皇家马德里主席后,便展开其一年一星的收购策略:菲戈、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欧文相继来投,转会费不断刷新纪录,为转会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面貌。特别是2004年,当皇马签下欧文后,银河战舰成为足球历史上第一支在同一个赛季内(2004-05赛季)拥有4名金球奖得主的球队(其余3名:罗纳尔多、齐达内、菲戈)。

回顾欧洲足球历史,弗伦蒂诺的一年一星策略其实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AC米兰皇朝不相伯仲。但论受欢迎程度及震撼性,当时的皇家马德里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银河战舰通过出售球衣、球星附属产品、到世界各地参加季前热身赛,令球队成为全球商业价值最高的俱乐部之一,再加上卡洛斯、劳尔,卡西利亚斯等,犹如世界明星队一样,弗伦蒂诺成功把球星策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境地。

2009年6月,弗伦蒂诺再度当选皇马主席,继续透过天价收购球星,组织第二代银河战舰,但这一次的策略作出微调。首先依旧以破世界纪录的转会费收购2007年金球奖得主卡卡,随后再破纪录,以8000万镑转会费签下2008年金球奖得主C罗。当收获了两名金球奖得主后,便把目标转移至在世界杯表现出色的球员:2010的厄齐尔、赫迪拉、迪玛利亚,2014的克罗斯、哈梅斯·罗德里格斯。再加上在2013年再度以破世界纪录的转会费收购贝尔,令皇家马德里的球员一度霸占了世界转会费纪录的前5名。

除了继续依靠收购球星来提升球队的商业价值外,弗伦蒂诺第二度入主的最大改变就是聘请主帅的人选:佩莱格里尼(2009)、穆里尼奥(2010-13)、安切洛蒂(2013-15)、贝尼特斯(2015-16),以及现任主帅齐达内。以上人选,无论在执教经验、荣誉、星味,都高于第一代银河战舰的教练们(博斯克除外)。当中不知弗伦蒂诺是否吸取过以往解雇博斯克后球队便与冠军无缘的教训(只有奎罗斯于2003年带领球队夺得西班牙超级杯),于是干脆连主帅也一并升格世界级。

银河战舰计划的利与弊

买回来的球星又是否契合主帅所需?当主教练在上一个赛季已经找到一个最能平衡球队发展的阵容,到新一个赛季球队一下子又加入数名具备名气和实力的球员,使得主帅既要安抚旧有的班底,又需要重新编排阵容,幸福的烦恼让他左右为难。而最大问题是新球员又是否能够融入球队已有体系,否则会影响球队成绩,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大量囤积球星于一支球队,造成球权分配出现问题,令球员未能充分发挥出自己最强一面。以贝尔为例,自加盟皇家马德里以来,就因为球队前场充斥太多进攻球员,局限了他在场上的发挥,昔日在边路利用高速突破对手,然后起脚射门的画面已经变得寥寥无几。久而久之,球员的竞技水平将会下降,甚至需要牺牲自己,改变踢法来适应球队。但问题是球员本身有条件改变吗?而且,阵中很可能已经有其他球员更适合出任此位置。

还有,基于球队从商业角度招揽球星,赞助商很可能在背后施压要求球队安排某位球星上场亮相,但假如该名球星已经不在主帅的腹稿之内,又或者始终融入不到球队的体系,盲目使用将会破坏球队运作。

再者,自家培训的球员能够为球队带来凝聚力,秉承球队精神,成就高的更能够成为球队的象征,例如劳尔。只可惜,当球队不断加入外来球星时,青年球员唯有转会他投(例如莫拉塔)。在卡西利亚斯离队后,当时球队只剩下纳乔、卡瓦哈、阿韦洛亚等青训球员获得一些上阵时间,但他们大多数只是替补球员(卡瓦哈相对还好),相比起第一代银河战舰的劳尔、古蒂,卡西利亚斯,这一代的青训产品对球队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外资入局】

2003年6月,俄罗斯富商阿布拉莫维奇成功入主切尔西后,便利用金元策略收购大批球员,务求在最短时间内换取最佳成绩。结果也如愿以偿,在入主后的第二个赛季,穆里尼奥便带领球队以破积分纪录夺得英超冠军及联赛杯。

2008年8月,阿拉伯投资公司阿布扎比集团收购曼城后,转会方针与当年的切尔西无异,其区别在于他们的资本更大,不惜以高于市价的转会费从其他强队抢得心头好。

2011年5月,卡塔尔投资集团入主巴黎圣日耳曼,并以意甲球员为收购目标,加上适逢当时欧洲出现金融危机,而意大利正是其中一个受影响的欧元区。于是,帕斯托雷、拉维奇、蒂亚戈·席尔瓦、卡瓦尼等当时在意甲发光发热的球星,在高薪利诱下相继转战法甲。

三支球队的共通点都是被收购后便立即大肆高价买入球星,以金钱换取经营时间。然后当找到前、中、后中轴线的核心球员后,便开始固定阵容,只在个别位置上增强实力。以当时巴黎圣日耳曼为例:前场有伊布,中场以马图伊迪、维拉蒂作衔接,防线有蒂亚戈·席尔瓦,而随后购入的迪马利亚等人则是提升前场实力。

另一方面,各家“供应商”为求赚得理想价钱,也不忘趁机抬价,间接造成近年转会费水涨船高的局面。

外资势力卷席欧洲足坛,以上三队都是成功的“大鳄”,尽揽联赛及杯赛冠军,球员也相继成为球队的传奇人物:切尔西的切赫、特里、兰帕德、德罗巴;曼城的孔帕尼、亚亚·图雷、大卫·席尔瓦、阿圭罗;巴黎圣日耳曼的伊布。但并不是每支被外资收购的球队也可以这么风光,财大气粗的财团也不是每一位都愿意与球队共同进退。

2010年6月,马拉加被卡塔尔王室成员阿尔萨尼收购,成为西甲史上首支被阿拉伯人收购的球队。当马拉加于2011年聘请佩莱格里尼后,球队迎来了历史性的一页:凭借外资优势,球队于两年间签入大批进攻球员:巴蒂斯塔、卡佐拉、伊斯科、华金,范尼斯特鲁伊、圣克鲁斯、萨维奥拉,令球队有“西甲曼城”之称号。手握大批猛将的“智利工程师”也顺利于2011-12赛季带领球队获得联赛第4名(球队历史西甲最高排名),得以历史性地跻身欧冠附加赛。

2012-13赛季,马拉加于欧冠赛场表现出色,先在附加赛淘汰帕纳辛奈科斯,继而在小组赛头名出线,再于16强淘汰波尔图,最后在8强负于多特蒙德出局。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段欧冠经历已经是马拉加被外资收购后最辉煌的成绩。2012年12月,欧足联宣布马拉加因拖欠工资被禁止参加欧洲赛事一个赛季(即2013-14赛季),并被罚款30万欧元。最后,卡塔尔财团对球队失去了热情,令马拉加于2013年夏天转会窗需要变卖阵中球星以减轻财困,伊斯科、图拉朗、华金、德米凯利斯、巴蒂斯塔、萨维奥拉相继被卖走,“西甲曼城”只经历了3个赛季就划上句号。

马拉加的外资经历虽然没有获得任何荣誉,但至少可以保留在最高级别联赛中继续作赛,而以下两支前英超球队的遭遇则比马拉加更惨痛。

2007年6月,香港商人杨家诚入主伯明翰,成为球队单一最大股东。不过,因为一直未能向伯明翰提出全面收购,伯明翰主席苏利文宣布终止全面收购谈判。原本以为新财主可以刺激球队成绩,但也好景不长,伯明翰在杨家诚入主后首个赛季便保级失败。

不过,球队在接下来一季成功升级,并于2009-10赛季取得球队历史英超最高排名——第9位。在2011年的联赛杯决赛,伯明翰爆冷以2:1击败阿森纳夺得冠军,使杨家诚成为首位夺得英格兰联赛杯的华人财主,更历史性地参加下届欧联杯。可惜到赛季末,球队再次保级失败,也于2011-12赛季的欧联杯小组赛便出局。

由于球队本身历史地位不及其他英超富豪球会,就算有外资引入,也难以在短期内吸引具备分量的球星加盟,令伯明翰于这段时期只能签入一些名气不大的球员:帕拉西奥斯、朱鲁、萨拉特、巴里·弗格森、赫莱布、日基奇、本特利,以及借用过乔·哈特一个赛季。

随着球队在英冠作赛,球员大多转会他投,而杨家诚也于2014年因洗黑钱罪沦为阶下囚,伯明翰的名声也受到影响,球队也自此一直未能重返英超。

2008年,朴茨茅斯在足总杯决赛以1:0击败卡迪夫城夺得冠军,并取得2008-09赛季欧联杯参赛资格,可惜在小组赛出局。

2009年5月阿联酋阿布达比发展和投资联合集团执行官苏莱曼·阿尔-法希姆,以个人名义成功收购球队,并于10月把90%的股份转让沙地阿拉伯商人阿里·阿尔-法拉治。

朴茨茅斯被收购后,一直处于混乱时期,只有凯文·博阿滕、本哈伊姆、奥哈拉等球员加盟。更甚的是在2010年2月26日,英超官网发表声明朴茨茅斯申请破产,球队正式被接管,是英超自1992年成立以来,首次有球队被接管。朴茨茅夫被扣减9分,最后以榜尾降级。但球队在那个赛季于足总杯有出色表现,成功进入决赛,只可惜以0:1不敌切尔西,获得亚军。随后朴茨茅斯因为继续被接管的关系,不断被扣分,降级。因此,朴茨茅斯的外资经历是彻底失败的。

由此可见,当球队突然被外资财主撤资时会显得不知所措,未必能承受其落差,需要变卖阵中球星解决财困,严重削弱球队实力。对球员来说,原本憧憬好的未来,却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才华被大浪回潮冲散了。

财主的心态决定球队命运

阿布拉莫维奇入主切尔西至今16年,球队已经赢得所有该得的锦标,金融风暴、油价下跌令资产缩水,但仍然对球队不离不弃,坚持每年投放资金增兵。阿布与球队“相处”时的缺点可能是更换主帅频繁,前后十几次更换主教练(当中两次与穆里尼奥终止合约,而希丁克两次担任临时主帅、贝尼特斯也属于临时主帅),令球员需经常适应不同主教练的战术,影响球队的稳定性。再加上阿布入主至今,球队仅有特里一名青训产品可以长期担任球队正选,其余的要么年年外借,要么就是被卖走。

相比起切尔西,曼城及巴黎圣日耳曼正在追逐终极目标——欧冠冠军。奈何天意弄人,坐拥天价阵容而却年年失利,每年夏天最大的问题是,财主又会否在下季继续投资,直到赢得冠军为止?阵中球员会否离队?目前的曼城还未至于到此地步,因为球队仍在进步,但巴黎方面,感觉财主们的耐心是有些动摇了。


联赛的竞争力

巴黎圣日耳曼在法甲独大,对法国本土联赛长远发展弊大于利,中下游球队与大巴黎对阵时或许会抱着未打先输的心态,实际一点,教练也会考虑“田忌赛马”,因而在排阵上作出调整,让部分主力休息,留待下场与实力相近的对手作赛更为上策。而且,当球员持续名利双收时,久而久之,难免会对胜利的饥渴感减弱,球迷也会开始对胜负变得毫无悬念而降低对球队的投入感。加上球队板凳深度经已饱和,根本没有空间提拔青年球员上一队磨练。若假以时日球队真的夺取了欧冠冠军,球队又会否大力发展青训?或者说届时财主已经心满意足,挥袖而去?

相反,英超战况持续激烈,本赛季更是历年来最乱局的一届。随着转播方再度斥巨资,签下新的英超赛事转播权,意味着英超球队在未来数年的电视转播收益将会持续上升,为保持竞争优势,球队财主也不敢怠慢,继续投放资金给予球队增强兵力。

还有,随着瓜迪奥拉的到来,曼城近几年的进步也非常明显,本土的杯赛及联赛冠军已全部收入囊中,可以预期曼城曼城财主将会投入更多,为欧洲赛的冠军作拼搏。另一方面,曼城新建的一个面积达80亩地的青训基地,当中包括一个可容纳7000名球迷的(青训)足球场。由此可见,曼城财主对于球队的热情有增无减,甚至致力于将曼城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

对于很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球队来说,他们每年的目标都只是保级,或在杯赛上争取佳绩,平平淡淡又一个赛季。但当有富豪入主时,便是球队迈向成功的机会,又可以为忠实球迷带来憧憬,以及提升球队的知名度,而当球星为球队带来历史性的冠军时,更可成为球队的传奇人物,这对于球队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这对于转会市场及青训系统而言,明显是弊大于利。

【总结】

1995年的“波斯曼法案”后令球员可以掌握自己的转会权,导致转会市场流动量激增,球队也越来越依赖外援,青训产品难有出头天,球员为求比赛机会唯有转会他投,间接造成越来越多球员对球队的归属感降低。

而到00年代银河战舰的球星策略,为转会市场带来了新面貌,其他大球队也相继效仿,囤积球星,令以往每支球队都拥有一至两名当家球星的局面成为历史。例如向来以尽收国内兵器著称的拜仁慕尼黑,在多特蒙德夺得2010-11赛季及2011-12赛季的联赛两连冠后,便接连收购他们的核心球员:格策、莱万多夫斯基、胡梅尔斯,随后三个赛季在联赛以几乎无敌姿态夺冠,削弱了联赛的竞争力。

还有,近十几年的外资入局,令转会费大幅涨价,加上英超的电视转播收益远高于西甲、德甲,意甲。大球队抱着肥水不流别人田的心态,大小通吃,令其他联赛的球队就算有资金想签入一些具名气的球员,球员本人也倾向于更有机会夺取荣誉的一方,而这些球队也只能吸引那些大球队的弃将,或巅峰期已过的球员,例如罗马签入哲科、阿什利·科尔。除非他们能像曼城或巴黎圣日耳曼等富可敌国的豪强,可以肆无忌惮地以本养人。

近25年来,欧洲足坛的转会市场不断演变,越来越少球员的职业生涯能与母队共患难,One-club man在现今足坛已成稀有品种,更突显出吉格斯、马尔蒂尼,普约尔、托蒂等名将的忠诚是何等珍贵,而像哈维、杰拉德等一些在职业生涯末期为求更多上阵时间而选择离队的传奇人物,他们对球队的贡献有目共睹,地位与One-club man无疑。而未来的发展趋势,球员的转会次数将会愈见频繁,One-club man和球队的传奇人物可能会越来越少。

本文作者:大渣足球思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