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来了!澳大利亚公开赛给国乒敲响警钟,好在我们还有调整时间

7月10日,世乒赛新科女单冠军刘诗雯因伤退出了澳大利亚公开赛,这一消息牵动了无数球迷的心,人们在为小枣身体担忧的同时也感到惋惜,她失去了一次“复仇”伊藤美诚的机会。由于刘诗雯的退赛,她与许昕的混双,与丁宁的女双无奈都放弃了,这对于参加澳公赛的中国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

因被“散养”,刘诗雯去年表现低迷,经“双向选择”马琳担任她的主管教练后突然爆发,在今年4月的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一举夺得女单冠军、混双冠军,其中女单半决赛、决赛分别打队友丁宁、陈梦各自一个单局11:0,这种情况60年难得一见,令人叹为观止。

让许昕分别与陈梦、朱雨玲各做了一次搭配的尝试之后,刘国梁决定混双还是“楔死”在昕雯头上比较好,于是上周的韩公赛与本周澳公赛,只派出许昕/刘诗雯一对组合参赛。在釜山,身兼三项的刘诗雯颗粒无收,随之直接回了北京,隔天又宣布退出澳公赛。

成绩是硬道理。自从世乒赛夺冠后,刘诗雯东京奥运身兼三项的呼声越来越高。教练组似乎也改变了奥运会尽可能不兼项的初衷,对刘诗雯(还有许昕)委以重任,公开赛三项全开。但刘诗雯(还有许昕)吃得消吗?陪伴多年的伤病会不会突然来袭?管理层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刘诗雯28,许昕29,毕竟已经不年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状况(总体趋势)不可能越来越好。一旦给累趴了累残了,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说混双只派昕雯一对参加公开赛,是为了“模拟”明年的东京,尽量营造出奥运气氛,因为奥运会各协会只有1对混双参赛,没有队友帮衬。这显然说不通,难道因为奥运会各协会只有2个单打名额,每站公开赛我们就只派2人参加单打比赛?

也有人说之所以不让年轻的混双组合参赛(譬如王楚钦/孙颖莎),是怕他们“搅局”,万一赢了昕雯组合咋办?这也说不通,因为参加公开赛和参加奥运会终究是两码事,决策层还不至于抱有这种心态。

现在距距离东京奧运会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决策层根据老将的实际情况早作打算,多准备几套方案,适度给优秀的年轻选手一些机会,公开赛让他们在参加单打的同时也参与混双比赛,历练的同时也给老队员减减负,让他们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参加比赛,稍微少兼点项,把状态与体能调整到最佳,这样或许更利于奥运备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