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平台倒下,“社交电商”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继淘集集CEO在10月发信致歉,并表示“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之后,本月又有一家社交电商倒下了。近日有消息显示,经广州市天河区公安经侦大队人员确认,已经受理“易网购”集资诈骗案,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

如果你深究这两家电商企业的运营模式,会发现淘集集体系中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其实在于现金补贴+分销返利的模式,而易网购的主要卖点,同样其实是“买东西就赚钱”的高额返利。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显示,根据易网购的返利模式,1000元商品能赚43.5元,2000元商品能赚88.5元,3000元商品能赚133.5元。甚至这家平台还曾在2018年双11期间宣传“双十一消费返利秒回返款”,也使得其在48小时之内就实现了订单总量达到5218万单,成交金额高达260多亿。

由此来看,对于淘集集和易网购来说,“社交电商”或许根本只是他们蹭热度的方式,而其中的“社交”看上去更是只体现在老用户分享新用户拿佣金的阶段上。而这样的“社交”关系,或许我们将其称为“发展下线”会更为合适。

而这也就意味着在“社交电商”这一领域中,目前来看真正算得上是取得了较为明显阶段性成功的,或许就只有拼多多一家而已。

【“社交电商”里唯一的成功案例?】

如今在拼多多的官网上,其对于自己的定位俨然已经改为了“新电商开创者”,不过目前外界更多的人依旧还在用“社交电商”作为对它的定义。而在最初,拼多多被称作社交电商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以及初次接触,都是在社交平台微信上。而其再早期的拉新裂变过程中,也确实曾经重度依赖这样的社交平台。

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在提到“社交电商”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也几乎是唯一一个名字就只有拼多多。因为其他电商平台并没有在相关社交平台中获取过这样的权利,并践行过相似的操作。要知道微信与京东之间和合作渊源更为久远,但京东也只享有微信的“九宫格”的一级入口资源,更没有出现过“疯狂刷屏朋友圈”这样的操作。

但拼多多与微信,或者说与腾讯之间的关系,似乎要比腾讯与京东之间的合作更加微妙。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6年7月起,腾讯方面一共对拼多多进行了3轮投资,包括B轮、C轮、D轮。而在这期间,拼多多的拼团链接也同样活跃在各微信群中,而各大综艺上关于拼多多的广告词,也很快就从“一亿人都在拼”、“两亿人都在拼”,到如今的“五亿人都在拼多多”。

因此目前外界也认为,拼多多固然有其模式新颖的地方,但如果没有微信这个日活超10亿的社交平台予以支持,几乎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获得如今的用户规模和市场地位。

【没微信支持,“社交电商”还有生存空间吗?】

但也正是因为对微信的重度依赖,使得微信对于拼多多的态度一旦发生转变,就有可能造成惊人的“蝴蝶效应”。10月14日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从拼多多母公司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单中退出;随后的10月28日,升级后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正式执行,第一批被封杀的外链名单中就涉及了拼多多、京东、西瓜视频、腾讯新闻等。

不过此时拼多多链接在微信群中的活跃度早已开始下降,并开始通过一种古老但好用的方式,巩固着自己在电商行业的地位——巨额补贴。此前拼多多直接打出了“百亿补贴”的大旗,在今年618期间,就联合品牌商共同补贴了高达100亿现金,针对全网热度最高的10000款商品进行大幅让利;而在双11期间,拼多多更是号称平台将在“百亿补贴”的基础上持续加码,在手机、家电、数码、美妆等领域加大补贴力度,为近200个品牌的20000余种产品提供无上限的消费补贴。

补贴确实为拼多多稳住了用户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持续扩大的亏损。在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由于运营支出大幅增加,第三季度亏损扩大,并低于市场预期,归属拼多多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3.350亿元(约合3.26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净亏损则为人民币10.983亿元。而这份财报公布之后,其盘前股价一度大跌15%。

相比之下更让人迷惑的,则是当拼多多开始用补贴换取用户,而不再活跃在微信群中之后,被外界称作“社交电商”代表的拼多多与其他电商平台的的发展史似乎又出现了重合。如果说连社交电商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拼多多,都已经开始回归行业发展的经典模式,那么所谓“社交电商”这条路真的走得通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