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盘”造出一艘核潜艇!他们打脸外国人对祖国的不屑,看完飙泪了!

“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硬生生用算盘做计算,“敲”出了一艘核潜艇。

“艇上零部件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2018年,英国《每日邮报》在报道中国核潜艇的时候特意引用了这句话。

'No component or material of the nuclear submarine was imported from a foreign country. [We] manufactured all of them independently.'

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照片里是年轻时的他。

△年轻时的黄旭华

1958年,我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 黄旭华秘密赴京,被选中参与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一干就是近30年。等黄旭华再次回家,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已过花甲之年,60多数的他双鬓白发。

这30年,他始终没有告诉家人工作内容,外界亲友更是完全不知道他在哪,在做些什么。唯一的联系方法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算盘、玩具模型,

就这样造出了核潜艇!

1954年,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如果常规潜艇下水,那用不了多久,潜艇就得回去吃补给了。但核动力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在水下悄无声息地游上好几个月,再配上核弹头,除非敌人愿意和你同归于尽,否则不会轻易发动核战争。

为了不受外国列强的欺凌,中国人必须研制出自己的核潜艇。

那时我们手里有什么?算盘、核潜艇玩具模型!这样的工业基础想造核潜艇?外界很多人看来就是个笑话。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这样几句话: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

当年,没人知道核潜艇长什么样子,黄旭华说:

我们想了个笨办法,从国外的报刊上搜罗核潜艇的信息。

后来,有外交人员从美国买回来了一个核潜艇玩具。

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开始了研究。通过计算、对比,他们发现玩具模型与搜集到的媒体资料数据吻合,这让所有人都信心大增。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研制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一次挑战。当时没有计算机,核潜艇设计如此庞大的数据,竟然是科学家们用算盘噼里啪啦打出来的。为了保证数据准确,科学家们分组计算,如果对不上,就再重新算。

让核潜艇研制迎来关键转折的,竟然是几位木匠。

后来,研制组找来几位木匠,叮叮当当地敲出了一个1:1比例的核潜艇模型,宛如一个超级木质核潜艇大玩具。一边是木匠的刨木花,另一边是科学家们的激烈探讨。

终于,在黄旭华和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消失30年

62岁回家双鬓已染白发

1988年,第一艘核潜艇进行深潜试验,这个试验的意义在于测试核潜艇是否在极限的深度能够承受水压。核潜艇很小,当它潜到最深,平均每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要承受一吨多的水压。一条焊缝有问题,就可能艇毁人亡。

1963年,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进行极限深潜时,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葬身海底。

艇员们写好了遗书,这位设计总师坚持要和战士们一起完成深潜试验。就这样,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

当潜艇上升到安全深度,人们拥抱,哭泣。满场飞奔的黄旭华欢快得像个孩子。

换来这一天的,是黄旭华消失的30年。因为工作保密,30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

自从接受了研发核潜艇的任务,黄旭华坚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隐姓埋名,从1958年至1987年近30年间,他从未回过老家,连通讯地址都没敢告诉家里。家里人包括母亲都颇有怨言。

直到1987年,一篇报道核潜艇研制事迹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刊登出来后,尽管没有透露黄旭华的名字,但母亲还是从文中一句话“他的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才知道了儿子的事情。

而此时,黄旭华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他说:“是我选择了这不可告人的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有人问黄老: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样理解的?黄老的回答是: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今天

黄旭华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重温黄老说过的这段话

让人热泪盈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