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今年,我们要去这个星球了!发射次数有望再创新高!

  一年时间内,

  火星探测任务、

  月球表面采集样本返回任务、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任务、

  三款新型主力运载火箭……

  全都给安排上了!

  2019,全球榜首!

  1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2019年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2019年,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纷纷推进相关战略部署,世界航天发射活动持续保持高度活跃。据《蓝皮书》统计,全年全球实施102次发射任务,居1991年以来第二高位;发射航天器共计492个,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共完成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开展32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超过500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北斗、探月、高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商业发射服务进入快车道

  《蓝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稳步推进,年初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开幕,年末以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首飞试验星收官,“以一系列标志性工程突破、里程碑科技创新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

  这一年,我国成功发射10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全球覆盖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成功发射3颗高分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稳步推进。在载人航天方面,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空间站系统核心舱转入正样研制。

  在深空探测方面,2019年年初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突破,顺利实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嫦娥四号发现月幔源物质的初步证据,成为国际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2019年,嫦娥六号、七号、八号计划对外公布;成功开展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奠定重要基础。

  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实施第三次发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发射成功就像给中国航天打通了“任督二脉”,为我国后续重大航天工程任务铺好了登天之路。长征十一号成功进行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此外,基于栅格舵系统的一子级落区控制技术、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等也都取得了突破。

  在商业航天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蓝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研制发射了超过40颗商业卫星,主要是100千克以下的微纳卫星,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卫星制造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呈现梯队化、多元化发展趋势。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继续提供“拼车”和“专车”服务,仍是商业发射市场上的一大主力:长征十一号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完成3次16颗卫星的商业发射,长征六号以“一箭五星”方式,将5颗宁夏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家族之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一号”也成功实施了首次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外,其他制造商研制的商业运载火箭也进行了多次发射,商业发射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超级2020”!取得“牛级”突破!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启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

  开年,中国航天就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别“牛”的惊喜!

  近日,航天科技研制的我国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成功完成点火试验,点火时间累计达8小时,点火次数超过30次。该推力器的成功研发,实现了我国霍尔电推力器推力从毫牛级向牛级的跨越。

  试验过程中,推力器点火可靠,运行平稳,工作参数稳定,实测推力1牛,比冲3068秒,效率大于70%,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推力器在设计中采用了空心阴极中置、磁屏蔽长寿命等新技术。研制中先后攻克大电流空心阴极、轻质小型化加速器、高效热管理、高压大功率稳定放电等关键技术,具有推力大、比冲高、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等特点,可为大型GEO(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型/重型全电推平台、深空探测器、地球轨道空间运输平台、太空摆渡车等航天器的轨道机动转移,在轨位保和姿态控制等任务提供高效动力支撑。

  2020计划发射超40次!

  任务呈现“重、高、新”

  今年宇航发射任务依然保持高强密度趋势,全年呈现出重大任务重、发射密度高等特点。”

  “重”主要体现为北斗导航、探月三期、高分专项三个国家重大工程将完成收官。今年上半年,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将发射2颗GEO卫星,完成整个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建设。今年还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并择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高”主要体现在发射密度上,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余颗航天器,再创历史新高。

  “新”主要体现在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三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在2020年实现首飞。长征五号B是我国现有低轨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首飞将开启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阶段的序幕;长征七号甲作为我国第一型新一代中型高轨火箭,对高轨卫星发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长征八号首飞将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的重要空白,成为宇航发射和商业航天市场的主力军。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每一次发射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去年长五遥三火箭的发射成功,为我国后续工程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目前正在天津进行总装测试工作。按照预定计划,长征五号B将在今年择机进行首飞,执行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全尺寸状态在轨飞行试验。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共安排了3次发射,分别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

  首颗火星探测器

  2020年中国的首颗火星探测器将择机由长征五号实施发射。其具体实施步骤包括,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随后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多次轨道机动和中途修正,在近火点实施制动,进入环火椭圆,运行到选定的进入窗口,探测器将进行降轨控制,释放着陆巡视器。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通过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软着陆。火星车和着陆平台分离后,将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和相关的一些工程实践活动。环绕器将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其中下降着陆的7、8分钟堪称惊心动魄,着陆之后是什么地形,火星车会取得什么探测数据,尘暴或寒冷的天气来临时如何应对?这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用一次发射任务一步到位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这对于中国航天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挑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没有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老路,起点设置很高,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自信。

  嫦娥五号

  除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中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的发射任务也将由“胖五”来承担。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十月底前后择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并选择月球风暴洋西北部地区着陆,在采集月面样本后,返回器将在月面点火起飞返回地球。整个探月过程先后将经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共十一个飞行阶段,携带月球样品的返回器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并回收,随后装有月球样品的密封装置将转交至地面实验室,以便对月球样品开展各类分析和研究。

  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发射海洋系列、资源三号等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发射亚太6D、印尼PALAPA-N1、吉林一号、齐鲁一号等卫星,实施捷龙一号、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等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满足国内外商业卫星的应用和发射需求。

  “手可摘星辰”,在中央企业的努力下,美好的诗句不再是愿景,而是成为了中国航天的实践和佳绩。航天强国,未来可期!一起为中国航天加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