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打造中部地区数字“第一城” 率先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

近日,市政府印发《郑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郑州将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城市数字化进程。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全力打造中部地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地,建设中部地区数字“第一城”。

郑州市区5G信号正在扩大覆盖范围。图为在地铁5号线郑州东站站设置的5G演示展位,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相关知识(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数字经济规模2022年超过5000亿元

按照《方案》,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共享经济、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达到部分领域在全国领先,努力将郑州打造成为中部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领先城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

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到2022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00家技术和模式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

服务业数字化水平稳定发展。到2022年,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以及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跨境电商交易额每年保持15%以上增速, 在数字化商贸业、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一批亮点突出的示范应用。

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到2022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产业、共享经济、新零售等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2年,光纤入户率达到90%以上,5G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并实现商用,中心城区和重要功能区实现5G全覆盖。

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环境逐步完善。到2022年,全市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数据资源开发能力达到全国第一梯队。

数字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到2022年,实现信息网络畅通、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产生活便捷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部分领域实现创新,达到领先水平。

人才汇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

发展数字经济,郑州要在哪些方面发力?按照《方案》,我市要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5G等重点领域研究,支持将这些领域纳入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科研机构,提升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持续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加大对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域冠军企业,推动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打造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积极推动人才汇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断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积极打造中原科创谷、郑东新区科学谷,培养一批创新人才、集聚一批互联网技术工程师。

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5G设备生产骨干企业,建设5G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全面推进智能传感谷建设。加快发展北斗导航芯片及北斗应用技术,鼓励北斗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挑战。郑州将加快提升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打造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破解政务数据碎片化困境,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集城市运行监测、可视化展示、应急联动、资源调配、智能决策为一体的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平台建设。

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统筹推动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化 “一厅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能力,实现“群众办事一个入口”。推广应用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APP平台。

率先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

数字化城市,不仅让城市管理更上水平,而且能让市民享受到更大便利。按照要求,我市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推动郑州5G试点城市建设,围绕智慧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仓储物流等领域示范应用,加快5G基站建设,率先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推进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铁塔四家公司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建设。

全力推动“城市大脑”建设。聚焦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支撑,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决策能力,实现海量多源数据归集、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的“城市大脑”建设。加速数据资源向“城市大脑”汇聚,推动“城市大脑”在交通、医疗、环保、平安、城管、文旅、应急、金融等领域实现普及应用。

与此同时,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推进路外停车和道路停车联网管理与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充电设施,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北斗导航、5G等技术,基于汽车电子标识或移动终端定位,构建全市智能交通感知网络,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来源:中原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