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75.0%受访者认为无节制的信用消费存在隐患

日期: 来源:人民网收集编辑:消费

漫画:朱慧卿

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随着电商平台、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可以用信用消费的方式购买,而且用户可预支的额度、可享受的优惠和服务还会随着信用值的增加而提高,如免押金租房、免押金骑共享单车等。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0%的受访者进行过信用消费,54.6%的受访者感觉信用消费让自己消费更加自由。不过,52.3%的受访者出现过延期或分期支付上月账单的情况,33.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月收入不够还清每月信用消费的账单。75.0%的受访者认为无计划无节制使用信用消费存在隐患。面对信用消费模式的普及,63.9%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理性消费,正确使用。

98.0%受访者使用过信用消费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王晴(化名)每月有1200元的收入,包括辅导员工资和补贴。平时吃饭、买东西,她常使用某消费信贷App支付。“去年冬天,我看上一件棉衣,月末手头紧张,但通过信用消费我马上就买下了。信用消费能让我用明天的钱购买今天想买却无力购买的东西。”王晴说,她平均每月通过该消费信贷App支出1000元。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张兰(化名)平时在旅行类、网购类网站消费时经常选择信用消费方式。“我周围有的同事不带现金,基本都是使用信用消费。现在各电商平台都与银行联合开通了信用消费渠道,有的甚至有自己的消费信贷产品”。

调查显示,98.0%的受访者进行过信用消费。54.6%的受访者感觉信用消费让自己消费更自由,46.5%的受访者认为信用消费让自己购物更加便捷,43.9%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信用消费可以提高个人信用值,享受更多服务,43.3%的受访者认为分期付款的信用消费方式可让人“超水平”消费,23.4%的受访者表示通过信用消费能获得很多购物优惠,18.2%的受访者认为信用消费让个人更加重视信用状况。

“电商平台常搞几期免息的活动,我基本都在那时买东西,分期支付,压力小很多。”北京某大型民企单身员工程冉冉(化名)说,她发现很多票务、旅行App不定期联合银行举办信用卡支付活动,就办了不同银行的几张信用卡,以享受优惠活动。程冉冉坦言,她现在几乎所有消费都用信用卡,同时把收入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点利息。

调查中,75.0%的受访者认为无计划或无节制进行信用消费存在隐患。52.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延期或分期支付过上月账单。

王晴坦言,每到购物节,电商平台除了商品价格打折,还会推出分期降息或免息支付活动。她会趁机购买很多东西,但是通常当月都入不抵支,最终选择分期支付账单。“我周围有同学因为常使用信用消费方式,消费不节制,曾出现了财务危机,险些还不上”。

“我每月信用消费账单要还2000多元,但和我的同事比,还不算多。”张兰坦言,当钱是以信用消费方式花出去时,支出感会非常弱,无意间会增加不少花销,每逢月末才发现自己花了很多钱,“如果任意消费,容易产生财务问题”。

调查中,33.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月收入不够还每月信用消费的账单,28.9%的受访者月收入正好等于信用消费账单,31.0%的受访者还完账单略有结余,6.8%的受访者还完账单剩余资金较多。交互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较已工作群体更容易出现每月资金不足以还账单的情况。

63.9%受访者建议年轻人理性消费

程冉冉说,她最近整理房间,发现自己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比如没开封的护肤品、没剪标的新衣服,大几千的家电也买了好几件,其实利用率大部分都不高,放在家里占地方,还花了不少钱。”程冉冉坦言,使用信用消费有时会让自己的消费欲望膨胀,“尤其是遇到商家打折或者做活动,就感觉多买一些能省钱。有一年‘双11’购物活动,那月我信用消费账单需还款1万多元,着实吓了一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表示,不同生命周期,人们的理财观念、消费习惯各异。通过信用消费购买有质量的产品,体现的是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态度。“金融机构、厂家或平台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消费者,确实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需要认识到,信用消费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比如畸形消费、过度消费等。校园贷乱象就与信用消费使用不当密切相关。”丁建臣认为,消费心态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树立个人及家庭财务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一定要足够重视个人信用,不然一旦信用有污点或者信用度太低,短期内可能在购物平台消费受限,未来还可能影响买房买车等个人大额贷款,影响社会对个人的评价,甚至影响求职。”王晴认为,个人在消费时必须要理智,克制冲动消费,“时刻关注自己的征信情况,每月按时还款,有意识去提高自己的征信评分”。

张兰认为,未来的社会是信用社会,个人信用记录良好至关重要,应该普及信用消费的知识,让人们合理地去使用信用消费。“每个月都应制订‘财务计划’,把大额支出、普通支出大概定出限额,有预算、有计划地消费,利用好信用消费给我们创造的空间”。

面对信用消费模式的普及,调查中,63.9%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理性消费,正确使用,51.7%的受访者希望相关部门对信用消费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35.2%的受访者期待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

“强化信用消费监管可谓任重道远,它不仅考量着政府的监管智慧,也要求我们反思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丁建臣认为,应提倡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科学消费,注重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政府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尤其是应该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相关平台应规范依法运营,切实保护信用消费者合法权益。“政府保护、市场保护、司法保护及消费者自我保护等,都是重新构建消费者保护机制的重要内容”。

受访者中,男性占47.0%,女性占53.0%。大学生占9.5%,已工作的占86.8%。56.5%的受访者已婚,27.1%的受访者未婚但有恋人,16.0%的受访者单身。

相关阅读

  • 信用宝安再捧国字号奖杯

  •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指导,新华社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广州开幕。会上,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案例暨信用应用场景优秀微视频评选结果
  • 郑眼看盘:新年首周连涨 A股趋势转好

  • 上周,A股连涨,K线形态舒展,趋势看好。上证综指全周累计涨2.21%至3157.64点,深综指、创业板综指周涨幅分别为3.29%、3.55%,沪科创50指数全周涨3.25%。北向资金明显流入,全周累计净
  • 【反诈防诈】提醒!这类短信,千万别点!

  • 最近据说很多人都收到了积分到期、催办兑换商品的短信

    注意!注意!小心短信有诈福利链接可能是“陷阱”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
    01会员积分
    消费者通过注册成为某家
  •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3月1日实施!

  •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近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要求实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制管理,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滥用信用惩戒问题说“
  • 被耽误的魅族,难以摆脱被遗忘的命运

  • 编辑 | 于斌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魅族是我国最早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蛰伏三年推出首款智能手机,销售额即突破5亿,曾放出“要做世界的魅族”的豪言。毋庸置疑的是,曾经魅族
  • 去年12月份购车汽车消费券资格券即将开抢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见习记者 曾艺伟1月7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1月18日上午10:00,2022年12月份购车汽车消费券资格券将在云闪付APP准时开抢。本次汽车消费券资格券额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期盼2023丨裘丽琴代表:家庭农场越办越火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叶诗蕾裘丽琴(右三)在观光小火车上向游客介绍鲁家村的家庭农场。关键字:农人物名片:裘丽琴省人大代表,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2023年,我最关
  • 期盼2023丨胡秀秀代表:创出农业新路子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梅玲玲 共享联盟·龙游 罗意 李逐原1 关键字:创人物名片:胡秀秀,省人大代表、浙江宗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用新的方式发展最传统的产业——农业
  • 文化周刊深一度丨晚会类节目如何挽回年轻人?

  • 用一场跨年晚会告别过去,迎接崭新的一年,是许多观众不变的仪式感。近年来各大卫视、平台跨年晚会的竞争愈发激烈,但即便如此“内卷”,也挡不住今年跨年晚会收视的疲态。2022年12
  • 千万观众重返电影院

  • 2023年刚开始,电影市场迎来好消息。截至1月2日19时,今年元旦档(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电影票房就突破了5亿元,超过120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观影。尽管元旦期间上映的影片数
  • 扬州:对网传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开展核查

  • 近日,一段聊天记录在社交网络上热传,内容涉及江苏省扬州市一名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通报截图 来源:扬州发布客户端1月9日上午,“扬州发布”客户端发布通报称,扬州市委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