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官兵的双手,看着看着就让人红了眼眶

在中越广西边境,有九十余名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年轻军人,他们在最靓丽的青春年华选择了在“刀剑上舞蹈”,选择了和死神博弈。

他们的双手每天接触的都是地雷、雷管、炸药等爆炸物,但是他们毫不畏惧,这群年轻的扫雷官兵用双手书写不悔的军旅芳华。

爆破班长周德维在用导爆管四通连接件连接爆破线路。

043号雷场距离居民区较近,扫雷官兵选择延时起爆的方式进行爆破,延时爆破大大减小了爆破冲击波,有效地保护了群众房屋等财产不受损失,但是延时爆破也增大了线路连接的难度,并让作业量成倍增加。

用四通连接件连接线路时要把四条导爆管的端口剪得很齐,连接起来对技术要求很高,每天每个爆破手穿着厚重的搜爆服连接上百个四通连接件,考验技术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他们的耐心。

点火站战士杨健在用欧姆表认真地测量线路的电阻,用来判断爆破线路是否导通。

扫雷官兵在硕龙口岸新增雷场作业时下着小雨,但为了给口岸建设争取宝贵的时间,让升级后的硕龙口岸早日实现开放,扫雷官兵冒着小雨进行作业,用最快的速度向地方政府交付了此处雷场。

搜排班长邢志明拿着从59式防步兵地雷中取出的雷管准备销毁。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地雷的外壳都是锈迹斑斑,但是用来引爆地雷的雷管依然崭新,这也证明了埋在地下十几年的地雷依然可以被引爆,它那可怕的杀伤力依然存在。

搜排手小心翼翼地去除58式防步兵地雷表面的泥土。

每天面对地雷,他们从最初的紧张到现在的沉稳,从最初视地雷为“死神”到现在视为“战利品”,他们用年轻的双手不断为历史解锁。

搜排手肖双飞在用手指试探性地触碰三角钉。

步步惊心的雷场,除了地雷,还有各种战争遗留物。为了确保每寸土地都安全,扫雷官兵把雷场里的每片金属都搜排了出来,其中就包含了这些战争遗留下来的三角钉,虽然年代久远,锈迹斑斑,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当年的杀伤力。

谷深林密的雷场还有许多杂草,点火站韦亮的手指一不小心被割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这样的小伤基本每名扫雷官兵都有,但是他们轻伤不下火线,他们说从报名参加扫雷任务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和各种恶劣环境做斗争的准备。

爆破班长刘柱在用雨后的积水洗手。

在距离营地较远的雷场,为了节省来回的时间,午饭已经送到了雷场,官兵们用雨后的积水洗完沾满泥巴的双手后准备用餐。虽然雨水浑浊,但是洗完的双手干净了很多。

爆破手魏凯旋在用沾满泥巴的双手吃八宝粥。

045号雷场比较偏远,从营地到达雷场来回要三个多小时,并且炸药运输车开不进雷场,扫雷官兵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把炸药人工搬运至雷场。

为了补充体力,扫雷队为每人准备了一份八宝粥、面包等干粮,连续搬运好几趟炸药的魏凯旋顾不得沾满泥巴的双手,快速吃完八宝粥补充完体力后又继续投入了战斗。

“兄弟,把手给我!”一起执行扫雷任务至今,他们已经成为了生死之交,相互之间建立起了绝对信任的战友关系。相互之间的关心、信任把这群年轻的官兵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支敢打必胜的南疆扫雷拳头部队。

“兄弟,有我在,请放心!”

搜排手董柏宏紧紧抓住手中的保护绳,他的班长杨浩正在陡坡上搜排,穿着厚重的搜爆服让身体灵活性大大降低,战友手中的保护绳是搜排手防止滑落跌倒的安全保证,同时把战友的安全放在心中也是他们顺利完成此次任务的重要保证。

雷场深排任务完成后,扫雷官兵代表在雷场移交表上签字。一张张雷场移交表见证了一块块死亡地带重归和平,雷场移交解除了百姓内心恐惧的同时也在不断鼓舞着扫雷官兵向着下个雷场继续前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