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你对北冰洋的力量一无所知

最近这温度一顿猛蹿,天气发闷,让人真叫一个难受,每天一进家门儿都急需来杯凉的压压汗。

我们小时候的夏天,胡同儿口的杂货铺门口都摆着一大块冰坨子,冰上镇着灌满橘色汽水的玻璃瓶,汽水瓶儿把冰吃出了合身的冰窝子,瓶壁上挂着一道道的水珠子。放学了的小孩儿跑过来,拿起一瓶儿就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喝,完了交了钱,瓶子还给小卖铺,这才三五成群叽叽喳喳的回家。

不用说您也知道了,今天咱聊聊根植在北京人的记忆里的北京文化符号之一,北冰洋。

北冰洋的前身是1935年就有的北平制冰厂,1950年以北京市食品厂的身份正式注册了“北冰洋”这个品牌,logo是只雪山白熊,不知道当年厂商是不是为了押这个“北”字才选了这样的品牌名字?

从1950年算,这只熊也快到七十的高寿了。在它正值壮年的八十年代,作为北京人要是不知道北冰洋,那肯定要被当成土包子嘲笑。

在我们物质不算丰富的童年,喝北冰洋不光是为了透心凉心飞扬,它还得讲个仪式感,就如同双棒儿必须掰开来一手拿一个嘬着吃,袋儿淋就得倒出来用勺儿擓着吃,夏天喝北冰洋,要的就是拿瓶起子给北冰洋的盖儿起开后那“呲”的一声和瓶口里冒出的那一股子白气儿,还有随之飘出来的浓郁清甜的桔子香以及气泡翻滚的沙沙声。

带着朝圣的心态,喝一口,气儿足,杀口,蛰舌头,一股凉气,一线封喉,喝的时候还得拿着点儿劲儿,要是气息没捋顺,这一口下去能让汽水儿给噎着,这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喝不了北冰洋”。小男孩儿们过去喜欢学着大人吹啤酒的样儿,对嘴吹北冰洋,看谁能一口闷不呛鼻,能的那才是爷们儿。

北冰洋招人喜欢是有原因的,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别看广告看疗效”。当时北京常见的汽水吧,除了北冰洋,还有冰川汽水和天坛汽水,但是后头这俩用的是人造香精和色素,用北京人的话说,这就属于不讲究。北冰洋人家就不一样了,它是加入了真正的桔子酱和桔皮提取的桔油,汽水本体静置久了会微有沉淀,和后来的果粒橙似的,那其实是桔酱的析出,也是“货真价实”的标志。

所以北京人一向认为“北冰洋才有真东西”,那会儿一个家庭的月开销约四五十元,北冰洋因为太火爆,从一瓶一毛涨到五毛,又涨到一块,那也架不住北京人掏钱去买,八十年代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国宴上摆的都是它。

北冰洋最火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在八十年代的某个夏夜走到北京安乐林路的北冰洋食品公司,就能看到路边挤满了脚蹬三轮或者驾驶汽车的商贩,似乎全北京的个体户都凑到这儿来了

,拉汽水的大解放能从厂门口排到沙子口去,公交车都开不过去。

北冰洋当年每天的产量是84万瓶,生产线24小时不能间断,就这样,照样脱销。据说有一次,机器的传送带断了,当时的厂长不得不用手拉着传送带朝前推,拉了半个小时,等那批汽水做完他的胳膊都肿成棒槌了……

说到这儿我还想起个事儿。跟燕京一样,北冰洋也是可以押金换瓶儿的,后来市场上一度出现过不少山寨货,两边一起坑,北京人喝到嘴里觉得不对味儿,小卖铺还特别容易收到假瓶子。于是两方都练出了火眼金睛,老北京们会对着汽水瓶子找沉淀,小卖铺会在玻璃瓶上寻么“北冰洋”的三个凸字,没凸的不给换。

大概是所谓盛极必衰吧?北冰洋意气风发了那么多年,谁知最终废在了百事手里。

上个世纪伴随着招商引资的大潮,北冰洋与百事可乐合作经营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此后百事几次增资成为控股方。

本来想的是让本土产业洋化一下,结果洋化的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再加上洋快餐进入中国,北冰洋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可乐挤压,产量逐年递减。

1999年,彼时人们正沉浸在体验各种新产品的喜悦中,没人注意到北冰洋昔日那个安乐林路厂房被搞成了住宅开发,也没意识到北冰洋原厂被迁到了大兴,改而用于生产义利面包,工厂里的工人有一部分被纳入百事公司,另一部分直接下岗了。这支汽水就像是暴露在烈日下的冰块,彻底从市场上蒸发了。

等人们琢磨过味儿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缺少了什么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18年。

2007年,负责管理北冰洋食品公司的一轻食品集团和百事公司谈判,以“四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为条件,收回了北冰洋商标。

这4年北冰洋倒没闲着,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去修复老款汽水的配方。2011年,禁令到期,北冰洋以桔汁和橙汁两款口味在北京复出,那时候北京人那叫一个奔走相告,就差把“北冰洋回来了”几个大字刷马路上去了。

什么叫情怀?这就叫。

后来的事儿就不用说了,北冰洋已经重归北京人的生活中7年,现在基本上属于“天气热了来一瓶,吃涮锅子来一瓶,卷烤鸭饼来一瓶,想照自拍来一瓶,胡同闲逛来一瓶”……北冰洋的销路也早就走向了全中国,哪天它真能卖到北冰洋去也保不齐。

7年春秋,已经足以再给新一代人的童年留下烙印。今儿还是那么热的夏天,北冰洋还是那橙色的汽水儿,什么都别说了,咱哥俩儿走一个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