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老九学堂最重要的几次思考

这段时间老九发生了很多事,有着诸多感悟,这几天抽空,想和一直陪着我们成长的小伙伴们聊聊创业路上的这些年。

老九学堂能从2015年一路走到今天,没有泯灭在创业的芸芸众生中,过程里少不了那些酸甜苦辣,但真正能支撑我们一直走下来的,是没有忘记对各个阶段的反思与改进,并且一直践行着我们的初心,相信这也是很多小伙伴愿意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理由。

就像马云爸爸说的,创业首先是去做,想多了没用,光想不做那是乌托邦。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创业,实际上等自己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

我们并非天才,但有一点永远铭记在心,那就是永远要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价值,任何的挫折都只是我们走向成功路上的一小朵浪花,只有做好了这点,才有资格谈未来。

第一次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如何帮助到更多的人 2008年,我们的窖头徐嵩老师还在传统培训机构担任校长,他发现在传统培训中,从前期的“包高薪工作“、”0元入学”的广告招生模式,更有甚者打着招聘名义进行招生,到后续整个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多问题。

越来越多对编程一无所知的人,冲着 “4个月年薪20万”等广告,想要通过培训进入行业,这些人学历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连编程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何况热爱。

于是,肩负着数百个学生命运的徐老师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开始反思:在真正的教学环节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先教还是先学?

为了实践这些想法,徐老师将线下教学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且在网上构建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主要以趣味性的免费教程为主,目的在于让一些对编程有憧憬,或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能够自己对编程有所了解,起码能够知道编程是什么样子,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

遗憾的是,十年前的互联网教育,乃至整个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都还处于发展初期。加上团队较为传统,那时整个业务的重心还是以线下教学为主,离徐老师想实现借助互联网来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理想这个目标,还有一些距离。

怀揣着对教育的爱与责任,为了更好地提升当时线下的学生,徐老师不得不选择将老九学堂暂放,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技术、管理、沟通方面的能力,与学生共同研究和思考如何能够更好、更快的教会他们,如何才有更长足的发展。

第二阶段:冲出困境,浴火重生

持续不断的对教育本质进行探索,到2011年,为了有更大的平台实践自己的想法,进行了首次创业。

努力的人不会被辜负。

这几年的时间,在尽心竭力的付出下,徐老师带领团队,从一家传统的培训机构一步步做成了一家教育集团。

在这期间,除了日常的管理和教学,更多的是对教育的积累。

2013年,在事业小成的情况下,徐老师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再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远赴沈阳从零到一组建团队,进行新的尝试。两年时间,从无到有,帮助过的学生人数达到400多人。

就像徐老师后来说的一样,互联网+教育的的历史趋势已势不可挡,这个行业里有着太多的先驱,但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教育的本质是师与生的共同付出。而这些,绝非资本、市场可以改变的。

在一个聪明人满街乱窜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掷,对准目标,无论曲折,持续前进。

所以,他还是想试试。

于是,2015年,已经是某大型教育集团副总裁的徐老师,决定再次创业!投入全部精力,带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想法,聚起了一帮同样对教育同样有着热血的老兄弟和年轻人,重新出发,只为做好教育这件事。

于是,我们花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研究了市面上能买到的绝大部分参考书,团队内部经过了无数次的争论和实践,做出了C、C++、Java三门入门课,解决了超过35万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小伙伴们的入门问题,为大家建立了对编程的基础认知以及学习方法。

这个阶段,我们不断探索,从基础的课后作业到实战项目,从线上学习会员,到线下极限训练营,与小伙伴们在线上,以及面对面无数次沟通,不断的迭代课程与教学模式。庆幸的是,得到了这么多小伙伴的认可。

一年三十五万小伙伴,三门好评第一的课程,开设三批线上会员两个小时售罄,得到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四川大学、Oracle(甲骨文),以及三百多家企业等社会组织的认可和合作,这是我们在第二阶段的最终答卷。

第三阶段:终身的线上 + 线上学习模式,拒绝短期培训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我们,我们收到了小伙伴们越来越多的需求。大家反馈被培训市场满天飞的广告看花了眼,无从下手选择。从求如何甄别机构,到强烈要求我们开设线下班。

对于线下培训,做为中国最早进入IT培训行业的一批人,徐老师积累了太多经验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但由于以前培训模式过于传统,阻力太大,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真能有一批学习能力强,对编程是真正热爱的学生加入线下班,也是我们一直所期盼的。线上纯网络化的教学还是有所限制,让我们的热血不足以挥洒。

于是我们开始尝试性的从社群进行小量的学生招募, 尝试去做一些革新,开设了线下七天极限训练营。这是掉一层皮的七天,这也是热血沸腾的七天!七天极限训练营一开始招募,很快就从全国各地奔来了二十八名小伙伴。我们为这七天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成立实战项目组,晚上进行单独补充辅导,同吃同住同劳动,天天嗨到夜里两三点。

极限训练营的顺利举行,也给了我们老九团队莫大的鼓舞。从去年11月开始,徐嵩老师亲自带班,从初期对小伙伴们的募集考核,到后续的课程升级、阶段考核标准等,将长达十年的经验和心血融入进整个教学过程,全部重头梳理了一遍,以特训命名,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老九特训班。

从传统到革新。中间有很多跌跌撞撞,但是很多的想法得到了论证,这些小伙伴用最终的offer和薪资给了我们信心。

特训班在还有两个月毕业的情况下, 已经有小伙伴收到了offer。

就像一位已经毕业的师兄说的那样,线下和线上的区别就在于学到的绝不仅仅只是技术,更多的是对受挫能力、学习方法和人格的培养,是能够保证毕业很多年之后依然觉得获益匪浅的东西,这些才是教育的本质。

目前已经开到了特训三班,18年后面的三个班也已经有了小伙伴的预定。

这个阶段,我们真正做到了线上 + 线下,从入门到深入系统学习,到就业,以及就业后的指导的整个过程的终身学习。

有时候和徐老师笑言,其实前面十几年所有的成功都不重要,所有的积累就是为了今天的老九学堂。

线下极限训练营

第四阶段:从传统到优秀,我们砍掉了诱惑,直面苦逼

每一次的转折都意味着重生,都意味着我们变得更加优秀,过程里会有焦躁和苦闷,痛并快乐着,迈过了的坎都让我们变得更好。

前面几次转折点更多是对于新东西的尝试和探索,第四次与其说是转折,倒不如说是我们砍掉了那些充满诱惑性的选择。

老九学堂走到今天,团队不断壮大,粉丝们促进着我们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最大的诱惑:有巨大流量的老九学堂,下一步该如何走?

答案:互联网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将来学习最终的形态也是去中心化的模式,让大学生毕业就业不再需要培训!

老九学堂的目标绝不在于要做一家脱颖而出的教育培训机构。

试问,一个大学生已经在大学里专业学习了三四年,为什么还要花几万块钱参加培训呢?大学里自我放逐类型的当然有,但更多想学、好学、一直在学的小伙伴们,为什么还要到处找机构学?因为学习需要好方法,学习需要好老师的指引,学习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相互激励!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重构目前艰涩难懂的课程,让小伙伴们重拾学习编程信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从零到一的美好(而不是从入门到放弃),再通过一系列游戏化教育教学机制以及包括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手段的逐步介入,让学习编程不再是高价、学不会、痛苦的代名词。

现在,“让天下的编程不再难学”正在进行中!

而老九学堂的线下,正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产品实践基地,不在于人多,在于精。

一年最多180个学生,这180个小伙伴将经过筛选,以第一角度参与到我们的产品研发和时间中来,我们最新的学习产品和前沿技术也会第一时间应用到线下来,他们将是老九学堂的一员,他们的名字,也会被老九学堂永远铭记,镌刻在老九学堂产品名人堂中。

这是我们正在努力去奋斗的终极目标!

这两年,随着加入老九的小伙伴越来越多,想要加入线下班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尤其以北上广深居多,很多小伙伴都想要我们去当地开分部。

诚然,如果按照商业模式来讲,我们想快速做大做强,像其他机构一样快速拓张,以我们线上小伙伴的数量和品牌高度,再结合一些营销广告,降低招生条件,不看学历,不看年龄,不加考核,是不愁招生的。

但是传统培训我们做了太多年,里面的门道和问题太清楚了,线下班绝不是快速招两个老师培训培训就能上岗的。

商业上来讲这样是正确的,教育上来讲这样是失衡的,如果只是为了商业,没有必要跳出传统培训,花这么大代价做老九,最终我们忍住诱惑,在老九以后的发展方向上砍掉了这一点。

不断地探讨研究,我们不断地问自己:线下无限制的扩张,固然可以快速增收,但这是我们做老九学堂的初衷吗?NO!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线下要做,它是线上很好的实践和补充,我们也能离小伙伴们更近,能听到大家更准确的需求,再反馈线上,线上线下良性循环,方能加速前行。

线上是精品,线下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线上服务于热爱互联网行业的小伙伴;线下更是直接帮助大家,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但有志于投身这个领域的小伙伴进入互联网行业。很多时候,大家缺的不只是过硬的技能,认知的升级、视野的开拓、职业素养的塑造都是我们入行所必需的。

与传统告别,我们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砍掉诱惑,严控质量,一年最多只开6个班,招收不超过180名线下学员,精益求精。

与传统告别,我们从搬新家开始,新环境,新气象,新起点,新征程!西部国际金融中心22楼,超5A级写字楼,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与传统告别,我们不再将就,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一条。于是,线下教学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全面升级。教学用的交换机,用的是可以同时承载上千人的规格。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升级教学用集域、大尺寸电子触摸屏、开设老九阅览室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的决心,老九学堂团队想要和所有加入我们的小伙伴们一起,用全新的面貌和精气神迎接新的挑战。

硬件到位,软件加持。课程内容全面升级,从前端框架,到后端框架,到实战项目,主要的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了30%的内容。

同时再次增加图书近千册(技术与非技术),随时可以借阅,并且提供专门的阅览室。

技术只是敲门砖,要想在事业上有更长足的发展,认知必须要升级,格局必须要打开,视野必须要辽阔,阅读习惯必须要养成!互联网思维、物理学、哲学、管理学……,都要涉猎。我们会定期组织分享学习笔记,锻炼演讲能力,并且耗资从国内外引进针对企业的高端课程,扩宽大家视野。

线下如此,线上同样精彩。在我们的窖头徐老师身后,也是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他们有多年的外企项目管理经验,项目架构能力,游戏开发能力;他们有专业的后期剪辑水平……全心全力协助徐老师一起生产课程。

除了会员课,我们将原本的数据结构提前,并且在今年新增了Python,微专题等精品课程,帮助线上小伙伴们学习。

同时,优秀的理念和方向,吸引到了从业超过25年的老极客,真正的大咖级技术总监曾老师,带团队全力研发老九互联网学习APP和老九会员系统。

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着我们始终的初心。过程里有诸多酸甜苦辣,庆幸的是,一直有这么多有着热血的小伙伴们陪伴,幸甚。

同时,也请每一个愿意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互激互励,老九学堂团队永远是陪在大家身边的师兄。

最后有一句先贤的诗句,作为总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