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为师 甘于平凡——勃利县大四站中心小学教师杨跃刚

[摘要]每天凌晨四点,他准时走出家门,骑上那辆老旧的摩托车,奔向那群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忙完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暮色苍茫中他最后走出校门,想着回家后温暖的屋子和热乎的饭菜,他加大了引擎,15公里的山路似乎变得不再遥远。在如此往复中,他走过了春夏秋冬,饱受了风霜雨雪,却乐在其中。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刘洪亮) 每天凌晨四点,他准时走出家门,骑上那辆老旧的摩托车,奔向那群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忙完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暮色苍茫中他最后走出校门,想着回家后温暖的屋子和热乎的饭菜,他加大了引擎,15公里的山路似乎变得不再遥远。在如此往复中,他走过了春夏秋冬,饱受了风霜雨雪,却乐在其中。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第十二届“真情七台河”十大新闻人物、勃利县大四站镇中心校教师杨跃刚。

杨跃刚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有心高考却失意谁料插柳柳成阴

1978年,18岁的杨跃刚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高考,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降临在母亲身上,使他不得不放弃高考,梦想搁浅。此后不久,村里老支书找到他,言辞恳切地说:“你是咱村读书最多的年青人,既然上不了大学,愿不愿意做一名乡村教师,教教咱村里的孩子们。”老支书的话让杨跃刚怦然心动,虽然不能上大学,但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将来能考上大学、能成才,这不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条途径吗?想到这些,杨跃刚便答应了老支书的邀请,在大四站镇玄羊河村长青屯当上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当时,村里每天给他记十个“工分”,折合人民币0.3元,微薄的工资没有让他退缩,并且一干就是40年。

当年,乡村学校条件普遍简陋,杨跃刚所在校舍是生产队废弃的马厩,桌子和凳子则是在土屋地上钉几根木桩,上面横着钉上木板因陋就简而成。最难熬的要数冬天,教室四面透风,窗户得糊上塑料布才能稍微保暖。最头疼的是火炉冒烟,杨跃刚便自己动手砌炉子,不好烧就拆了再砌,直到不冒烟为止。烧的柴都是杨跃刚去山上捡拾的,从没烧过煤炭。为省下钱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杨跃刚自己动手做正方体、圆柱体、圆规等教具。峥嵘岁月中他以苦为乐,练就了修门、砌炉子等“绝活”,最让他醉心的是整个村子都飘着孩子们的读书声,那声音对于他来说就是最美的音符。

1997年,杨跃刚通过县里统一考试转为正式教师,月工资也开到300多元,他和妻子高兴极了,为此还包饺子庆祝了一番。

杨跃刚老师与全班同学合影。

一份坚守白了头满腔热血写春秋

2006年,杨跃刚与他的学生们一起被合并到大四站镇中心学校,虽然教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却面临新的难题,他从此每天得骑着摩托车往返15公里路,这其中10多公里是山路,遇上刮风下雨天,摔跤滑倒满身泥,跟头把式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校领导心疼地对杨跃刚说:“坐客车吧,晚点来没事,安全重要。”但是,客车早上6点半从村里发车,到学校得7点多,而孩子们6点钟就到校,杨跃刚是班主任,每天有那么多学生等着,他不忍心,也不放心,依然每天骑摩托车准时到校。

长青屯有条大河,杨跃刚每天上班必经这条河,今年春天,他骑摩托车在河面冰排上摔倒造成肋骨挫伤,胸痛难忍,他缠着绷带坚持来到学校,没耽误孩子们一节课。

38年来,杨跃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芝麻”般的小事却温暖有力:暴雨过后,桥被山洪冲走,他便挽起裤腿,背着学生过河;冰天雪地,摩托车打不着火,他就使劲用脚踹,启动后东倒西歪地上路;他先后做过两次大手术,术后不顾医生劝阻便早早回校上课;2015年,55岁的杨跃刚把教了6年的孩子送入初中,本想松口气歇息一下做科任教师,当校长希望他继续担任班主任时,他咬咬牙应承下来……他把全部的青春年华都倾注给了孩子们。华发早生,他无怨无悔,最欣慰的是看到学生进步成才。就在结稿前晚记者给他打电话时,他还在加班给学生印试卷,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

播撒阳光暖春苗“新闻人物”获好评

杨跃刚凭着“用自己的良心去对待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责任心去面对每名家长”的信条,赢得了领导、同事、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今年2月,在七台河市总工会、教育局联合开展的“强师德、树师风、塑形象”活动中杨跃刚被评为“先进个人标兵”;劳动节期间,他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个月,他被授予第十二届“真情七台河”十大新闻人物光荣称号。

杨跃刚这场爱的马拉松跑了40年,仍没有终点,他用温暖和真诚对待教书育人这份神圣的职业,无憾于春去春来的轮回,拥有的是不离不弃的园丁深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