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真的是因为游戏好玩吗?

5月31日,儿童节的前一天,新华网发布一篇文章《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

曾经我们把挖泥巴,踢毽子叫做游戏,我们自古以来都需要游戏,蹴鞠是游戏,打猎也曾经是游戏,那么如今是网游在吞噬着青少年么?不一定,小编认为更多的是因为生活参与感的缺失,是因为被孤独感。很多家长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往往许诺一些奖励,比如你考的好,或者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一下游戏,或者我给你买个游戏机,给你充游戏币。这种方法其实大错特错了,如果家长都说打游戏这是一种奖励,那么打游戏这件事就变成了孩子努力的一个目标,而且变得更加有诱惑力,变成了正确的事情,孩子反而更容易痴迷游戏。那还有成绩不好,家长经常会因为一时气话,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那么他就需要从游戏这样容易获得认同感的地方获取自己缺失的东西。

想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先挖掘原因。小编在做心理辅导时,一位初一的同学,小学的时候成绩特别好,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家长就觉得说,孩子六年不容易,好不容易毕业了,还考得非常不错,那就不管他,让他撒开了玩一下吧!才12岁的孩子,他根本不懂得把我一个玩耍的度,突然发现没人管自己了,于是开始疯狂迷恋游戏。这个孩子后来哭着跟我说,他自己亲口说出了这样的话:“其实我以前不爱玩游戏,现在也不爱玩,玩多了头疼,但是暑假一个人在家没事做,只要闲下来就觉得无聊,我妈妈一直说考完试想怎么玩怎么玩,所以觉得看书学习会浪费了六年才换来的这个假期,所以疯狂玩游戏,现在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玩就会很急躁。”

那一瞬间,这个男孩说出自己心里话的时候,其实他不是在说游戏,他是在说被放任后的孤独,那些无所事事的时间空白。

其实很多孩子痴迷游戏,都是因为从小缺少陪伴,家长用玩具和游戏来代替自己陪伴孩子,因此玩具和游戏成为了孩子孤独时的救命稻草,但是冰冷的东西远不够排遣孤独,因此他永远想要新的玩具,总是沉迷游戏,这样的孤独感,在情感愈加细腻敏感,与他人交往慢慢两极化的青春期集中爆发,便导致了现在家长头痛的游戏问题。

有家长说,当时要上班,要工作,没有办法陪伴,其实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无奈,也是选择,我们选择了给孩子更丰厚的物质条件,从而放弃了给孩子精神充实的童年。那么小编只有和大家,我们一起直面那些无奈的曾经,从现在开始,尽力做出改变。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镜子,想要孩子优秀,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永不放弃自我成长。那么让孩子参与生活的细枝末节,鸡毛蒜皮,孩子才会懂得生活本身的乐趣,而不是在虚无中寻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