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读MBA,可以吗?

MBA是什么?

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简单对比一下,香港科技大学、国立台湾大学、清华大学的MBA课程设计。

不难发现,这些共同特点:

必然包括这些硬模块:财务(Finance)、战略(Strategy)、营销(Marketing)、运营(Operation)

同时在这些硬模块上,会增加一些软技能,例如全球文化、团队沟通、谈判等等。

从这些课程设计来推理,结论只有一个:他们所产生的知识,就是针对未来CEO及其高级管理团队,否则,作为中层管理者甚至更为低阶的管理者,不需要这样俯瞰整个企业结构的宏观视野;因为他们需要处理更为具体和细节的事务,例如新产品上市的时候,定价多少,在什么渠道铺货多少等等,而不会大谈营销战略,需要非常落地和可执行性。

受制于课程时间,以及教授的知识资源(教授们真的木有实际操作过真实的商业案例,最多只是以咨询或辅导的角色去介入,这并非第一身的视野),MBA也只能这样。

MBA值不值?

其实,我们就是需要讨论MBA的成本和价值。首先,聊聊成本部分。

MBA的成本包括:

学费:内地费用大体在20-40万之间,外国费用在内地费用的基础上1-2倍;

生活费用:大体上可以按照学费的0.5倍进行测算

收入减少:如果是脱产,就以为在学习期间收入为零,这部分也是成本;所以,很多朋友选择在职读MBA,主要是为了控制“收入减少”这个因素,同时利用“工资收入”去覆盖“学费+生活费用”

融资费用:如果融资利率低廉,不妨可以用于财务支援。

首先,MBA的价值,自然是知识/见识。商学院的教授们,肯定可以告诉大家一些之前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深入浅出。

只不过,在信息化社会,我提出一个替代性方案,以供大家思考一下是否可操作。

既然我们可以知道商学院的教授名单,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教授的名字去检索他们的著作或者论文?扩展而言,是否对于外国的一流商学院的教授们,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他们的著作或者论文?

那经过大学本科教育之后,我们是否可以直接理解到这些著作或论文呢?

我们是否需要付费,让别人做PPT,图文并茂地讲述一下自己的著作或论文呢?

按照上述的思路,其实MBA所提供知识或见识,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可以构成有效的替代性方案【而且学习能力本身就是核心技能】。显然,MBA所带来的知识/见识,不构成MBA的核心价值。

其次,我们会讨论到“人脉-机遇/门路-奇遇”。显然,MBA可以起到一个效果不错的“提纯”作用:因为可以MBA的录取者,都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支付能力的群体,而且是不少公司的未来高级管理者。

自学是无法实现上述的人脉拓展的,自然就木有后面的“机遇/门路-奇遇”。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同时,我也提出另外一个替代性的方案。

假如我参加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考试,并且全科通过后,获得了会员资格;又假如我参加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的考试,并且全科通过后,获得了会员资格……

这些会员资格,是来源于特定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本身就具备社交属性。还有一点,就是“认识”和“链接”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情。我认识你,不等于我和你产生了链接,除非我的知识/技能可以对接到你的需求。

无论是MBA,还是ACCA或CFA之类的行业协会,最终都只能停留在“认识”的层次,并不会自动提升到“链接”的层次。

如果“知识/见识”或者“人脉-机遇/门路-奇遇”,都不是MBA的核心价值。那什么才是呢?其中,有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如果脱产读MBA的学员,100%都有转行的打算。这才是MBA的核心价值:通过MBA所在学校的品牌和MBA就业渠道(企业专门针对MBA的招募计划),实现学生的职业重启。

这点,我必须承认,目前并木有其他替代性方案。这些对于咨询公司或投资银行尤其是这样:因为他们的高收费,相当层面是依靠公司品牌和项目人员的个人品牌(例如,我们会为这个项目投入多少个名校的MBA)。也就是,MBA本身构成了一个筛选器!

换言之,MBA的投资回报,很重要取决于学校品牌。MBA替代性方案是什么?

如果并非可以实现有效的职业重启的名校;或者受制于财务资源,MBA并非一个投资回收率客观的选择。那我们就需要考虑MBA的替代性方案。

首先,学习商管知识是可以随时随地的,最为简单就是,利用公共图书馆去阅读这些商学院教授的著作和论文,成本基本上是可以忽略。

其次,体系化学习的好方法,就是去参加一些专业认证的考试,本身就是一石二鸟的事情。

再者,就是要开一个公众号,推送就是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学习笔记。只有这样,你才会动力去读书;不读书就写不了公众号,公众号长期断更某种程度也构成一种压力。

在增加技能的情况下,就不要做宅男。

多帮忙,一开始收费与否不是重点,因为人家愿意成为你的小白鼠。只要你的解决方案真的可以解决问题,你就一定是可以收到足够的金钱或非金钱补偿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